正文 淺議營改增對建築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2 / 3)

4、影響建築企業財務報表

依照當前的會計核算準則,建築企業損益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是將營業稅的“含稅收入金額”也納入其中的。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就是減去增值稅後收入的金額,企業的財務報表在數據結構與信息上也會有所改變。營改增後,在損益表中不再反映增值稅,會計賬務處理的方式也區別於當前營業稅稅製下的繳納方式。

對於建築企業而言,固定資產是其重要的資產,如果固定資產的價值出現變動會直接影響到建築企業總資產內部結構,建築企業負債表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動。在營改增使用之後,就會減少固定資產原值入賬的金額,減少一定的累計折舊,從而不會再有營業稅,期末餘額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稅費就會下降。

三、營改增存在的問題

營改增的重點在於確定增值稅稅率、抵扣進項稅、劃分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建築企業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如生產產品的周期較長,人力、物力與財力的消耗較大。由於建築企業的施工周期較長,就要耗費相當多的資金,在施工過程中,分散性與流動性較大,造成施工的組織與管理工作麵臨著很大的難度。

建築企業的稅務環境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開具發票上有一定的難度,稅務的籌劃有著一定的風險,進項稅想要實現完整抵扣有著一定的難度。在材料與設備的供應上,供應方與建設方通常都是直接簽訂合同,價格款項與票據的交割也是雙方直接進行的,管理費用的索取隻有幾個點,導致稅務籌劃工作具有一定的風險。

劃分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存在問題。營改增後,發票的使用更加規範化,假發票的使用率也在不斷的下降。但在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增值稅的納稅工作還存在一定的缺陷,營業稅具有一定的屬地原則,但增值稅目前沒有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說施工所在地稅收的繳納,外地的發票能否在施工地進行抵扣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四、為應對營改增建築企業可采取的措施

1、積極應對,保障企業利潤

營改增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建築企業要利用其優勢,打破行業間的抵扣鏈條,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增加企業的收入。建築企業在購買建築材料或者設備時,為了便於抵扣要繳納的稅款,在對供應商的選擇上要選擇有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營改增後進項稅額可以進行抵扣,將影響建築企業的成本、納稅額、進項稅額。

為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針對稅改,建築企業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在建築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支出方麵,不采用外包的形式,就不能夠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無法降低成本。建築企業可以將一些非核心的業務進行外包,外包企業如果具備增值稅的納稅資格,就能夠實現外包部分進項稅額的抵扣,從而降低企業成本支出,保障企業收益。

2、完善會計處理方式

加強對會計處理方式的完善,減小會計核算變化的風險。營改增之後,建築企業的會計處理方式一定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建築企業要依據自身的發展特點,結合相應的會計政策,依據增值稅的要求進行會計科目的設置,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賬戶與輔助表的設置。建築企業在進行業務處理時,要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稅法、會計製度執行,銜接好納稅工作與會計核算工作。對於企業會計核算的風險要做好防範工作,依據實際發展狀況調整企業的會計核算製度,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