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構建職業道德有助於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別於自由市場經濟,是以公有製經濟占主體,公有經濟產生的效益最終會回饋人們。公有製的特征是以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準則,憑借公有製對經濟強大的掌控能力合理分配資源,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因此,要想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財會從業人員要努力提高自身技能,養成積極向上、頑強拚搏的工作狀態和精神,培養立足本職、開拓進取、顧全大局、遵紀守法的辦事態度,養成團結友善、誠實守信、勤儉為公的職業操守。要以實現共同富裕為奮鬥目標,努力完成職責範圍內的任務,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道德建設。這種良好風尚的養成與職業道德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有著5000年悠久的曆史,即便是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一些陳規舊俗還是在影響著人的思維,比如傳統的“禮尚往來”的觀點,很容易使從事會計行業的人員陷入不義之地。而且在現實生活中,財會活動存在著種種漏洞和空缺,這些是法律無法具體規範的,如果不對這些現象加以控製、引導和製約,最終會導致市場的不公平競爭。因此,加強財會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先決條件。
四、財會職業道德現狀
受到改革開放大環境的影響,我國各個行業都比較浮躁,我國會計行業所受影響尤為嚴重,職業道德規範性上不全麵、職業素養較低、道德意識較薄弱、相關法規和製度建設相對落後。具體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股份有效公司不斷增加,一些能力不足的公司為了能夠上市,通過會計人員製作虛假的財務報表,粉飾其經濟實力,騙取股民信任。所以就會出現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在一夜之間的坍塌,以極其迅速的速度破產。比如2000年一支名為麥科特的股票虛構固定資產9074萬港幣。公司財會人員製作假的財務報表,審計人員也參與造假。該公司的上市給許多股民帶來重大的損失。
其次,監管不利。一些被媒體報道出有財務報表問題的企業後,相關審計部門才去審查。比如銀廣夏這支股票,它的財務報表存在著很多賬麵上的漏洞,它的股票卻因為虛假的財務報表不斷飆升,引來不少人的投資,在《財經》雜誌記者未走訪調查之前,相關部門一直沉默不語。正是因為監管部門在監督方麵存在著監管漏洞,所以使得一些公司存在著僥幸心理,不惜違反法律法規製造虛假的財務報表。
再者,會計從業人員道德觀念不強。財會職業道德要求會計人員要誠實守信,客觀公正。但一些道德觀念不強的人,在利益的驅使下很容易做出有違道德規範的事情。朱鎔基總理2001年視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時曾其題詞“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這是對財會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但有些人連基本要求都無法達到,在道德的缺失和觀念的薄弱影響下出現了很多違反財會職業道德的問題:
1.監督作發揮不利,公有財產損失浪費現象嚴重
會計最基本的職能是監督,在製作帳目的時候,沒有嚴格參照法律法規開展工作,對財產物資的管理沒有安裝標準批入賬、報批、核算等,導致賬目不符等;有些人為了自身利益,製作假的帳目,變相挪用和占用國有資產,如果對這些現象不加以抵製和嚴格監督,最終會導致違法亂紀行為盛行,國有公有資產遭到嚴重的損失,造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混亂。
核算過程中利用謹慎性原則獲利,致使信息失真
謹慎性原則在會計核算中被廣泛運用,其作用是為了防止抬高資產和收益,壓低負債和費用,對風險進行預警。但現實工作中存在利用謹慎性原則的漏洞操縱利潤,財會人員胡亂擠占成本費用,通過人為的盈虧調節到達少交稅款的目的,一些人甚至將隱瞞的部分收入納為己有。最終會使國家利益受損,會計信息失。
3.對財務製度視而不見,助長不正之風
一些財會人員對挪用公款走關係等現象視而不見,使一些不合理開支有名目可立,甚至實現“合法化”。擅自提高經費支出範圍及支出標準,濫發獎金實物以及各種補貼,有的還偷稅漏稅等。這些不僅違反了《會計法》,還助長了不正之風,最終導致會計行業的社會地位降低。
4.不嚴格管理製度,造成經濟損失
為了收取回扣,有些會計從業人員對借用賬號套現的現象不加管理和製止,嚴重違反了法律法規。為了獲得經濟利益,有些人超量地給納稅人發票,給人們和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財會從業人員道德滑坡造成的損害,不僅對正常的工作產生影響,還幹擾和損壞了經濟秩序,讓市場經濟的運行產生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所以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