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外彙期權。外彙期權以外彙為標的物,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的期權費,同時買方可以按照約定彙率、約定價格與賣方進行約定貨幣的交易,當然買方也可以選擇不使用這項權利。外彙期權的風險對於買方是支付了一定的期權費,而對於賣方卻要麵臨很大的風險。
2.金融市場創新產生的新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創新產生的新型金融工具主要有離岸金融市場、影子銀行、金融衍生市場以及網絡理財產品的餘額寶等。離岸金融市場主要是為不是本國的居民提供境外貨幣借貸、投資等交易,離岸金融市場資金出境不受限製,基本不受所在國的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同時還可以享受到優惠的稅收待遇。影子銀行是指做著銀行所做的事,但是卻不是銀行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例如投資銀行、結構性投資工具、貨幣市場基金等。金融衍生市場是在傳統的金融市場如貨幣市場、證券市場等衍生出來的,為了轉移基礎金融產品的風險,以利率、彙率、股價等為標的物創造出來的非常多的金融產品。餘額寶屬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投資類產品創新, 用戶在支付寶網站內就可以直接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可以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是當前比較流行的一種理財方式。
三、新型金融工具對金融體係的影響
新型金融工具的產生,對整個金融體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從宏觀方麵考慮,也可以從微觀方麵考慮;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一麵,具體體現在有以下幾個方麵:
1.推動了金融發展。金融發展指的是金融結構的改變,這種改變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可以是聯係的也可以是間斷的,而金融結構則是由金融工具、金融機構的種類、性質、規模等組成。因此,金融發展指的金融金融工具、金融機構的種類、性質、規模等發生的各種變化。
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擴充了金融市場上金融工具的種類和數量,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銀行金融機構在傳統型金融工具基礎上,創造出了信用違約互換、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自動轉賬服務、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貨幣市場存款賬戶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傳統型金融工具基礎上也創造出了許多新型金融工具,包括各類新型基金股份、福費廷、備兌權證、保證基金等。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衍生工具的種類已超過1200種。這些新型金融工具一方麵提高了金融機構在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力;另一方麵為投資者增加了投資選項,使投資者在承受一定的風險時,能夠實現收益最大化。
新型金融工具的產生還對金融機構帶來了一定的變革,使得金融機構種類、規模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例如,當能夠控製通貨膨脹風險的金融工具問世時,同時也帶動了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在美國的各類金融機構中,1970年,投資基金占其資產總額的比例為3.6%,而到了1990年,這個比例已經上升為10.5%;1970年,商業銀行金融資產占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比例為59.3%,1990年這個比例下降為44.9%。從這些數字中我們看出,商業銀行的比重在下級,而投資基金的比例卻在上升,這說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崛起。
2.衝擊了傳統銀行製度。在我國相關的傳統銀行法中,一直對存款利率的上限、下限都有一定的限製,以及商業銀行業務要與投資銀行業務分開等;美國銀行法中存在不付活期存款的利息、儲蓄存款不能開支票等規定,但是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使得各個國家的這些規定逐個被放寬。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和自動轉賬服務打破了不付活期存款的利息和儲蓄存款不能開支票的規定,而貨幣市場存款賬戶和貨幣市場存單則打破了定期存款利率的限製,我國目前也在逐步放鬆對銀行利率的管製。而影子銀行的出現,使得一些銀行存款替代(理財產品)大量增加,貸款利率市場化也逐步放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利率市場進程。隨著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現,傳統的銀行製度將會越來越不能適應金融市場的需要,需要適時地調整。
3.促進了管理理論的發展。在信用違約互換出現以前,商業銀行的管理理論處於資產管理階段,很長一段時間都停滯不前,也沒有新的理論問世。在資產管理階段,商業銀行一般隻對資產進行管理,以應對那些不穩定的銀行負債,這樣就使得銀行常常處於被動地位。而當信用違約互換出現以後,商業銀行的管理理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傳統的資產管理跳躍到了全麵的資產負債管理,商業銀行利用新型的金融工具優化行內資金的配置,控製銀行的資產與負債比率,使商業銀行在處理負債時由被動轉向了主動。因此,新型金融工具對經營管理理論有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