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貨幣調控政策
為解決我國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所帶來的實會經濟不良因素,積極從各方麵對貨幣進行調控是十分必要的。要根據國家具體的經濟政策及經濟宏觀波動周期製定出合理有效的調控措施。
首先對銀行進行貨幣調控。銀行做為我國經濟的基礎部門,掌握著國內建設發展的重要經濟。因此,進行貨幣調控必須先從銀行入手。
其一,銀行內部要向廣大群眾公開市場業務。在國外,許多發達國家都是采用這種形式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及貨幣調控的。銀行公開市場業務主要是指在公開的市場中進行有價證券的買賣,從而實現控製貨幣市場流動性增或減少最終的目的。在銀行貨幣調控中,如果市場貨幣流動性過大,那麼中同央銀行就會公開市場賣出有價證券,以此來收回現金,這種貨幣調控手段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相反,如果貨幣流動性過小,中央銀行則會公開市場買進有價證券,從而增加市場貨幣的有效流動性,這種貨幣調控手段則稱為寬鬆貨幣政策,由於此類手段在操作上的是屬於主動性調控,因此也被稱之為擴張性貨幣政策。
其二,采用法定儲備金對貨幣進行調控,這種調控手段是國內銀行運用較多的一種調控方法,法定準備金率調控是指銀行收到一筆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銀行的比例數額。法定準備金率的計算是與貨幣乘數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的。在貨幣調控中,如果法定準備金率越高,則貨幣創收的乘數越小。這在我國貨幣調控中主要起著收攏資金的作用,以此來有效控製經濟宏觀周期性波動。
其三,銀行貼現率調控措施。銀行貼現率貨幣調控手段主要是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利率。中央銀行通過提高貼現率,使商業銀行的借款成本增加,以此促使貨幣流動性減少。在此類貨幣調控方法中,貼現率越低,則銀行借款成本越降,而貨幣的流動性越高。但是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任何銀行當中。例如:在實際經濟調控中,商業銀行是很少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商業銀行主要負責於我國重點企業的發展,如果向央行借款,則會大大降低銀行在市場中的信譽度,而銀行也會因此失去大量的有價值的客戶群體,對商行的整體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如果商行遇到特殊情況不得不向央行借款時,則會通過另一種手段進行操作,從而控製貨幣宏觀周期性波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宏觀經濟周期波動與貨幣政策調控對我國經濟建設可持續穩定發展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貨幣宏觀調控中,要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現況以及貨幣政策調控的基本原則,製定出合理的貨幣調控措施與手段,盡最大可能平衡國內的經濟發展,降低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提升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速度。
參考文獻:
[1]解梁秋.我國地下經濟規模估計及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08.
[2]黃賾琳.實際衝擊與中國經濟波動問題研究[D].上海財經大學,2005.
[3]孫連友,胡海鷗.宏觀經濟波動與信用風險:結構模型[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26(1):31-34.
[4]王文生,王曉胄,王天雷等.我國宏觀經濟周期性變化及其對銀行業的影響[J].海南金融,2006,(11):2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