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3 / 3)

五、完善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分析

1.完善內部審計的法律製度。雖然,我國已經製定了一係列相關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礎。但是,從本質上而言,內部審計工作的法律環境並不樂觀,內部的法律製度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由於現行的內部審計工作比較籠統,政府應當製定完善的內部審計業務操作指南,增強內部審計的實踐性。此外,我國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可以借鑒國外的相關準則,進一步健全企業的內部審計製度,推動內部審計的發展。

2.提升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重視。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程度加深,企業由過去的計劃經濟體製改為了當前自負盈虧的企業形式。現代企業中內部審計的重要程度逐步加深,能夠逐步增加企業的經濟價值,而不能隻是將內部審計工作的目的局限於檢查會計工作的錯誤。因此,企業應當建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效用,提升企業的經濟價值。因此企業應當加強自身的內部審計建設,促進企業科學進行決策和管理的工作,確保企業能夠順利實現自身的經營目標。

3.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企業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若想內部審計發揮其自身的職能,就必須能夠保持其獨立性。通過實踐表明,企業設立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並由企業的最高管理者進行直接管理,,這樣有利於內部審計機構的發展和維持其自身的獨立性,能夠促使其發揮出自身的審計職能。企業應當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特殊國情和企業的需要,建立適合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另外,企業還應當對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確保審計人員能夠客觀且公正地對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監督和審查。

4.擴大內部審計的範圍。過去,我國內部審計的目標是為了查找會計工作的錯誤,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審計企業的財務活動。為了提升企業的經營水平,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應該適應經營管理的需要。因此,內部審計不應該僅僅關注財務活動,而應該將關注重點轉向經營和管理方麵的審計,使內部審計的範圍不斷向經營管理領域擴展。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是實現企業經營管理所設定的各項目標和決策,評價和管理企業已經實施的各項活動。另外,內部審計機構還應當加強企業對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的評價,加強對各項活動的事前、事中和事後的控製和管理,降低企業決策的經營風險,充分發掘企業的潛力。

5.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是發揮審計功能的重要基礎,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根據我國目前零售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較低的狀況,企業應當加強審計人員的後期專業培養,使審計人員能夠掌握先進的審計技能和知識,了解相關的法律政策和專業法規。通過對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使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經濟環境。另外,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道德教育,強化審計法律法規在審計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王立會.淺議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商業文化,2011(11):54-55.

[2]陸穎.試論零售企業內部會計控製[J].天津經濟,2009(2):69-71.

[3]葉筆勇.基於風險管理的商業零售企業內部控製體係的建立[J].現代商業,2011(8):17-18.

[4]湯小芳.我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3.

[5]鄭博悅.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問題及對策分析[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6):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