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知網”中外文文獻庫中輸入“劉圓”,瞬間導出989條結果,其中,60%以上是劉圓及其團隊關於民族藥及中藥品種、質量、資源與新藥開發研究的成果;再從百度輸入“西南民族大學+劉圓”,獲得4170個結果,90%以上是她及其團隊關於民族藥和中藥的科研成果,餘下的是她和團隊為民族醫藥奔忙的動態。
我們共同的事業
2004年,劉圓進入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生藥學博士後站,2007年出站。因為她的峨眉山教學實踐,讓領導看到了她為學生和學科著想,真抓實幹的勁頭,就想讓她去教務處當科長。她的競職演說,獲得29位評委中28人認同。於是,她幹起科長,在教務處領導的指導和支持下,掀起西南民大各院係課外實習高潮。
“隻要需要,比如藝術學院,要去外麵寫生、跳舞、辦晚會,要多少錢給多少錢,他們可高興了!我知道一線老師是怎麼想的,撇開那些安全因素,他的學生需要實習,那就去實習,簽個風險承擔書嘛!按照正常教學、加強安全管理是不會出事的,比如我帶學生去峨眉山。”
2008年,劉圓被評為教授。2009年,她被任命為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副院長。同年,她公派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醫學院訪學一年。回國後,除搞科研、帶研究生,她做得最投入的,是藏、羌、彝藥學的工作。
“對羌族和彝族醫藥做推廣,我們不求任何回報。我和我的團隊,們,還有我的研究生,加上學校、阿壩州藏醫院、羌醫院、彝醫院,我們一起合作,把民族醫藥文化推向全國。我們幫他們到省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去呼籲申請,告訴他們我們這裏有羌族,需要發展;我們這裏有彝族,需要發展。藏醫藥有非常成熟的理論體係、人才培養體係、醫療技術和醫院建設。因此,現在的目標是做彝藥學”
劉圓和她的團隊對民族醫藥的真誠熱愛和推廣,得到川西北彝族、羌族的深切認同。有個彝族院長,也是國際上非常有名的彝族詩人,就成為劉圓的堅定支持者。他說,“雖然我不懂我們彝族醫藥,但劉圓要做的這件事,對我們整個民族來說,是一個劃時代的裏程碑。我支持她!”劉圓填報課題,陪他跑國家中醫藥局、國家民委。院長是負責人,彝族老醫生第二,醫學博士第三,她自己排第四。院長意想不到,推說:“劉老師,還是掛你第一吧?”劉圓說,“隻有你負責才名正言順。你是彝族,會講彝話,懂彝族文化;我懂藥,卻不懂彝語,我隻有熱心,有這個熱情去幫你。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我要把我的後半生獻給彝族人民。”
我們想做同一件事情
2011年8月6日,劉圓被授予首屆“四川省衛生廳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一次,劉圓參加新荷花公司某個項目評審,輪到她這個醫藥專家發言,除了項目,她侃侃而談青藏高原上的藥用植物,其專業、“道地”、精辟立刻折服與會專家,也引起新荷花老總江雲的莫大興趣。原來,這位董事長畢業於華西醫科大學,是國內少有的科班出身的藥業老總。兩人一拍即合,當即討論起合作方式和項目。
評審會後,劉圓請王永、曾明兩位副校長和醫藥學博士們,前往新荷花公司實地考察;隨後,新荷花到西南民大考察。雙方很快商定,以學校和公司為單位開展合作,在新荷花建於鬆潘的川貝母基地,學校負責技術和科研,公司負責種植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