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灰意冷的我們已經打算放棄尋找血屍的下落,返回岩城,但是百行孝為先,作為晚輩見到老祖宗的故地,如果不祭拜一下,於情於禮都說不過去,所以我們又特地買了一些香燭就直接奔著荒村而去。
或許是我們的誠意感動了常家的列祖列宗,在幾百的過程中,我們偶然間在祠堂的石桌底下發現了常家後人留下的字跡。字跡有些年頭了,而且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信息,通過這些字跡讓我們對常家,對血屍咒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尤其是那個藏有血屍的血屍墓,居然和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理段氏有著直接的聯係。
“大理段氏?阿升,你是說血屍就在大理段氏的皇陵裏?”王雨晴驚訝地看著我,以她的聰明才智,就算我不解釋,她也應該很快就能理解我說的意思。
“那個常立中,也就是你的太外公,肯定不會把這種事情拿來開玩笑!”我毫不懷疑地說道,“大理段氏,雖然地處邊陲,國力稍弱,但是好歹也是一國之君,統治一方水土幾百年!如果在大理段氏的皇陵裏出現血屍,也是合情合理的!”
“大理段氏皇陵?”王雨晴思索了一下,似乎不看好這個大理皇陵,搖搖頭笑道,“說起大理段氏皇陵,又是一個千古之謎,阿升,恐怕我們沒有那麼容易找得到?”
“嗯,這怎麼說?”我對大理段氏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從《天龍八部》的知道的,但是王雨晴是學考古的,不是我這種隻旁聽了一年的旁聽生可以能比擬的,她知道的一定比我多。萬一親說的如此無奈,就一定有她的道理。
“是這樣的!”王雨晴仔細的回想了一下有關於大理皇陵的記憶,娓娓道來,“大理國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所以在對待國君的身後事,與中原的政權會有很大不同。其實在大理之前,這裏還有一個比較少人知道的國家,叫做南詔。南詔和大理兩個國家曆經唐宋兩朝,共經曆了五百多年,兩個朝代共有四十五代君主,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至今也沒有人發現南詔或者大理國,任何一位國君的皇陵,這難道不奇怪嗎?”
“什麼,沒有一座皇陵被發現?五百多年,四十五個君主,這怎麼可能?就算他們實行薄葬,也不可能連一個皇陵都沒有啊?”我驚訝道。
在中國的曆史上,曆朝曆代的國君,從登位之日開始,就開始修建皇陵,操辦自己的身後事。隻有極少數的皇帝害怕自己死後不得安寧,偷偷摸摸地找個地方把自己埋了。但是王雨晴卻說南詔和大理兩個國家五百多年的曆史,四十五位君主,卻沒有發現其中任何一個座皇陵?難道他們如此清心寡欲,一點都不重視自己的身後事嗎?
這種事在現在都是不可想象的,更何況古代盛行厚葬之風,我絕不相信這麼多的皇帝都會那麼委屈自己,連皇陵都不修建!
“不是沒有,是藏得非常的隱秘,”王雨晴解釋道,“有人說在洱海之底,有人說在蒼山之內,還有人說,在寺院的地宮之內。國家考古隊曾經在大理境內全麵尋找南詔和大理的皇陵,但是無論怎麼找,都是一無所獲!就憑我們兩人之力,阿升,你覺得我們能找到嗎?”
“什麼國家考古隊地毯式搜查也沒有任何的收獲嗎?”我非常驚訝。按理說,國家考古隊,那裏都是精英薈萃,如同林如水的老知識分子。想找到某一座特定的皇陵恐怕難一些,但是也不可能一無所獲,連一點的線索都沒有。要麼,大理國根本就沒有皇陵,要麼就是藏著極深?
但是我選擇相信大理國的皇陵一定存在,否則就不會在合理莫名其妙的出現這麼一行字!顯然常家之人肯定知道段氏皇陵在哪裏,可是知情的人都已經死絕了,現在常家唯一的血脈王雨晴就站在我的麵前,可是她卻什麼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