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人待人熱情,注重見麵的問候禮儀。在莫桑比克,人們相見大多行握手禮。男女初次見麵時,一般是點頭示意,如果女士主動伸出手,男士也可與女士握手。比較親近的同事或朋友之間則習慣互吻兩腮。見到外國客人時,總是主動熱情問候,握手致意。在外交場合采用國際通用的稱謂。在一般的情況下,人們很少稱呼對方的名字,而是稱呼其姓。如果知道對方的頭銜、職務的話,就應該稱呼他們的職稱。在莫桑比克,同一政黨內或友好黨之間,他們往往稱“同誌”。
莫桑比克社會有敬老的習慣,年輕人遇見上了年紀的人,即使是陌生者,也稱對方為“老爺爺”、“老奶奶”,對於那些比自己年長的人可以稱之為“大叔”或者“大媽”等。
到莫桑比克人家中拜訪,要準時赴約,提前或遲到都是不合適的,違約更是不禮貌的舉動。如果要留下吃飯,最好帶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禮物送給主人。
莫桑比克素有“腰果王國”之稱。熱情的莫桑比克人請客人喝飲料,吃水果,特別是腰果,他們認為使用腰果汁、腰果酒、腰果仁招待客人是重要的禮儀。他們待客的傳統飯菜:主食有大米、玉米、木薯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雞肉、海魚、海蝦、西紅柿、豆角等蔬菜。他們待客的特色飯菜是用牛肉西紅柿汁做成的蓋澆飯,另一種是米飯燜肉丁,均色香味獨特。
莫桑比克人很重視社交禮儀,無論天氣多麼炎熱,凡遇正式場合,男人都要穿上西裝,打上領帶,條件不好的也要穿上最好的衣服,女子則要佩戴上各式各樣的金屬飾物,穿上顏色豔麗的漂亮衣服。
莫桑比克不愧為“腰果王國”,他們的生活處處與腰果有著密切的聯係,在莫桑比克大小商店裏,腰果製品琳琅滿目,比比皆是。人們喜愛腰果,因為腰果樹通體都是寶:木材可製上等家具,樹葉和樹根可以用來製成藥茶,樹皮中的乳狀汁液可製成具防腐功能的塗料,從果殼裏榨出來的油,還可以製成絕緣油漆,果仁中榨出的油是一種高級食用油,它的果柄還可釀酒,以腰果樹為圖案的書刊、商標更是隨處可見。
莫桑比克的房屋建造的形式具有部族特色,城市建築通常都被刷成白色,設計美觀極具現代化氣息。在首都馬普托不僅有葡萄牙殖民者留下的痕跡-“鐵房子”,其大街小巷還充滿了“革命”氣息。漫步在馬普托的街頭,你隨處可以看到以非洲或世界革命家命名的街道,如盧蒙巴大街、恩克魯瑪大街、毛澤東大街等。
莫桑比克部族眾多,大多數部族還保持著圖騰崇拜的傳統。
2.鴕鳥人的秘密
在非洲稠密的灌木叢林中,生活著一個奇怪的民族,他們過著一種完全與世隔絕的簡單遊牧生活,而他們與其他民族最大的區別在於他們的腳不是5個趾頭,隻有2個腳趾,並且整個腳的開頭看上去像鴕鳥的腳爪。令人困擾的是,他們中間有一些人還有蹼趾。部落中的大部分兩腳趾人非常地害羞,不願和外界接觸,盡管他們在其他方麵都和正常人沒什麼區別。
關於這些兩腳趾的形成,一些專家研究說,根據18世紀葡萄牙對莫桑比克的殖民史記載,這些兩腳趾人是從莫桑比克的宛亞人中分離出來的。他們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由於他們極度膽小和害羞,總是避免和陌生人接觸,所以外界對他們一無所知。隻是到了18世紀葡萄牙人統治莫桑比克時期,與宛亞人居住在同一地區的一個土著部落向葡萄牙當權者強烈要求對宛亞人進行鎮壓時,宛亞人才顯露出來。
這種抱怨來自於宛亞部落中一種不愉快的成年儀式-他們為了證明自己已經是成年男子,必須抓一個外來部落的陌生男子殺掉並毀掉他的性器官。這種殘酷的習俗不僅造成了其他的部落的不滿,也令白人社會出現了恐慌。葡萄牙先後派出了3支遠征隊去懲罰宛亞人,他們當然大敗而逃。結果在1745年,這個部落的一小部分人逃離了莫桑比克遷居到津巴布韋的瓦杜瑪山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