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的深水區域生活的孔雀鯛,發展並依賴於它們增強的側線感覺係統來獲取食物。Aulonocara是底棲食蟲魚,在沙質湖底附近經常看到。它們在頜下較強的壓力感覺器官的幫助下捕食沙土中生活的無脊椎生物。它們幾乎一動不動地盤旋在沙子上方,就算移動也是以毫米為單位輕微挪動,依靠靈敏的感覺探測沙土中無脊椎生物的微小活動。直到它們感知到了食物的確切位置,接著就是一個俯衝,向著食物猛咬過去,沙子從魚鰓排出,而美味的食物則留在了嘴裏。
雖然馬拉維湖中不同地點的水質略有差別,但堿性都很大。在一年的不同時間和不同地點湖水表麵溫度略有不同,但範圍在23℃-28℃。作為馬拉維湖一個這麼大的水體中的動物群,它們從沒有經受過水溫和水質的快速變化。
在馬拉維湖湖中,公魚單獨活動,並且有領地性。它們的領地直徑通常在0.5米左右,以一個岩石裂縫或者懸垂的岩石之下為中心,這裏可以提供保護屏障,遇到危險時便於躲藏或逃跑。母魚有時單獨活動,有時成小群生活,通常逗留在公魚的領地附近。
4.大象“移民”計劃
馬拉維曾經有70頭大象迎來過喬遷之喜。它們被轉移到國內其他野生動物保護區,以維持原棲息地的生態平衡。遊客們可以付費參與這項“移民”活動,與大象親密接觸。
大象向來是馬拉維的一道亮麗風景。然而,近年來,大象卻讓馬拉維政府犯了難。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喜歡群居,以樹葉、野草為食。如果聚居在一起的大象數量過多,巨大的食量會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很大壓力。在馬拉維,黃昏時經常能看到50多頭大象聚到一個湖邊飲水。在馬拉維的利翁代國家公園和曼戈切縣,大象數目已經超過當地生態環境所能承受的數量,引致生態失衡。有時饑餓的大象偷吃莊稼,引起當地居民的不滿。
如何解決大象和居民之間的矛盾,有人建議采取放任政策,尊重自然規律,讓大象自然繁殖;有人建議對大象有選擇地采取避孕措施,限製數量;也有人主張把大象轉移到其他野生動物保護區。馬拉維政府考慮再三,決定把利翁代國家公園和曼戈切縣的大象轉移到大象數量較少的馬傑特野生動物保護區。
這個“移民”計劃的一開始,工作人員尋找大象,發現目標後,用鎮靜劑鏢槍擊中大象。大象昏迷後,工作人員把它們裝進卡車上特製的籠子裏。到達馬傑特野生動物保護區後,可以觀察大象如何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可是這個計劃實施起來確實苦難重重,一旦發現有人靠近,大象會迅速溜進矮樹叢裏躲藏。有時工作人員需要動用直升機和卡車一起圍截大象,才能最終把它們裝上卡車。根據遊客的意願,他們也可以坐在直升飛機上觀看大象如何被鎮靜劑鏢槍擊中,其餘時間則待在舒適的山林小屋或者開著旅行車遊覽觀光。遊客參與大象轉移活動需要付費,這不僅滿足了遊客與大象親密接觸的願望,也為馬拉維政府解決了大象“移民”的費用問題。
這生態遊項目為期6天,由非洲公園基金會和南非一家公司聯合推出,每位遊客需交納團費約4530英鎊(約合9060美元),包括住在套房式帳篷內的費用。
對於大象“移民”的生態意義,馬拉維認為,一方麵,大象可以在馬傑特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更好地生活繁殖,另一方麵,大象的到來可增添保護區的生機,有助於動物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