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長江三峽臨近景觀(1)(2 / 3)

鬼門關位於名山頂部,是進入“天子殿”的外門。古式樓亭,四角飛簷,大門匾額橫書“鬼門關”三個黑體大字,一副長聯雲:“名山並非冥山搜縱覓橫何曾找著罰孽刑鬼;陰王那是陰王張冠李戴原來為了化頑懾奸。”意在勸誡人們在陽間多做善事,多積德。

天子殿神奇刺激,撼人心魄。陰森森的殿中央,身高6米的天子爺赫然高坐,神目如電,左右朝臣俯首聽命,謙恭有加;座前四大判官或捧生死簿,或握勾魂索,秉公執法,懲惡揚善。堂下十大陰帥,威風凜凜對排肅立,莫不逼真。

天子殿左右廊房設東西地獄,又名十八層地獄,上塑執法諸王,下塑各種刑罰。東地獄塑磨推、挖心、火烙、寒水、上刀山、車裂等地獄和“活捉三郎”“活捉子都”“唐王遊地府”“劉全獻瓜”等組像;西地獄塑碓舂、鋸解、下油鍋、拔舌、補經、轉輪等地獄和“活捉王魁”“活捉秦檜”“殺狗警妻”“目連救母”等組像。種種酷刑無不令人慘不忍睹,毛骨悚然。

每年農曆三月三日,豐都鬼城舉辦濃鬱特色的“鬼城廟會”,車船爆滿,遊人如織,“陰天子娶親”“城隍出巡”“鍾馗嫁妹”“鬼國樂五”等民俗民風遊行表演,驚奇諧趣,令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豐都鬼城,以其悠久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神奇的傳說、俊秀的風光和難以替代的觀賞研究價值,展示出神秘的東方神韻。

(二)忠縣石寶寨

石寶寨位於忠縣城東45千米處的長江北岸,距重慶市區190千米。石寶寨有一塊高達50多米的巨石臨江而立,因其孤峰拔地而起,四壁如削,形若一方碩大無比的玉印,得名玉印山,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又稱為石寶。明萬曆年間,借助鐵索在玉印山頂始建天子殿,明末譚宏率起義軍曾據此為寨,故稱為石寶寨,後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三峽工程興建後,石寶寨景區采取就地“護坡仰牆”的保護方式,沿玉印山周圍修築一圈護坡,同時在護坡上修建1米高的牆,把整個石寶寨圍堤加固。如今,石寶寨四麵環水,已由山寨變成“水寨”,成為一處鑲嵌於長江三峽庫區的大型江中“盆景”。石寶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寶寨古樸雅致,是我國現存體積最大、層數最多的穿鬥式木結構建築,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築”之一。石寶寨依崖取勢,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刹組成,點翠流丹,飛簷展翼,甚為壯觀。寨門為磚石結構,高6米多,門額橫書“梯雲直上”,喻登天雲梯,再向上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寨門正反兩麵,有“五龍捧聖”“哪吒鬧海”等浮雕,精巧細致,栩栩如生。由寨門攀登到寨頂,要通過依山而建的層樓飛閣。閣共12層,皆三方四角,錯落有致,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通高56米,全係木質穿鬥結構,由一條迂回曲折的轉梯相連,每一層石壁上都有曆代流傳下來的石刻、畫像和題詩。雖曆經三百多年歲月,樓閣仍然堅固如初,絲毫未損。

寨頂是一個占地1200平方米的石壩,海拔230米,上有創建於清朝前期的古刹天子殿,為此寨最高點。天子殿,又名蘭若殿,分為前、正、後三殿,殿內裝飾華麗,幡幢林立,流金溢彩。前殿為護法殿,殿中有忠義神武的關聖大帝和象征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塑像;正殿為玉皇殿,殿中塑有3米多高的玉皇大帝坐像,莊嚴神聖;後殿為王母娘娘殿,殿中有形態逼真的王母娘娘和七仙女塑像;兩邊為廂房,分別雕有“八仙過海”和“瑤池祝壽”大型花崗石浮雕。憑欄遠眺,滾滾長江,水天茫茫,碧空帆影,景色無限,氣象萬千,心胸頓時為之開闊。古刹後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稱“流米洞”。傳說寨上修起廟宇後,這石孔每天都會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和尚食用,故又稱“石寶”。後來,有和尚動了貪念,將其鑿大以求得更多的米,結果卻適得其反,石洞自此粒米不流。寨內還有三組雕塑群像,取自三個故事:其一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