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國家宗教與文化(1)(1 / 3)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曾說過:“科學和宗教這兩者並不是對立的,在每一個善於思索的人的心目中,它們是相互補充的。”這說明了宗教是有其科學合理性的。“然而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對德育的要求作出了最好回答。愛因斯坦有言:“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這說明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於塑造和諧完美的人。

第一節 民族與宗教

斯裏蘭卡最早的民族為僧伽羅族。僧伽羅族信仰佛教,由於國內該族人數最多,分布最廣,因此,佛教成為該國的國教。繼僧伽羅之後,泰米爾族是來到這個國家的第二大民族,由於他們大多從印度而來,因此信仰的是印度教。如果說佛教和印度教是該國的兩大宗教,那麼另外兩姐妹當然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是伴隨著阿拉伯商人與斯裏蘭卡在商業上的貿易往來而走進這個國家的。

1.民族演進的脈絡

斯裏蘭卡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文化,不同的民族都有著各自的宗教信仰。斯裏蘭卡的民族主要包括僧迦羅族、泰米爾族、維達人和摩爾人等歐洲和非洲移民種族。本地民族和外來民族在這裏交相並存,共同發展。

僧伽羅族是斯裏蘭卡最大的民族,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70%。其最早起源於公元前5世紀來自北部印度的雅利安移民,屬於雅利安人種。他們皮膚呈褐色,頭發烏黑,略帶卷曲,主要分布在斯裏蘭卡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西部、西南部地區和中部高山地區,操僧伽羅語,大多數信奉佛教,另有少數信奉基督教。

泰米爾族是斯裏蘭卡第二大民族,約占全國人口的18%。它是印度次大陸的泰米爾人跨越保克海峽移民過來的,另有一部分泰米爾人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時種植園經濟發展時期,從印度移民過來充當勞工,二者構成了斯裏蘭卡的泰米爾族。泰米爾族操泰米爾語,大多信奉印度教,有少數一部分信奉基督教。他們主要集中在北部的賈夫納半島、東部的巴提卡洛亞及北方和東方的其他區域。

摩爾人大多生活在西北沿海和東部沿海地區,是全國的第三大民族,人口占全國人口的7%,操泰米爾語,信奉伊斯蘭教。最早是公元8世紀來這裏從事貿易的阿拉伯商人,由於曆史的發展,他們中的很多人同當地人通婚,因此同當地居民沒有很大差別。

維達人是當地的土著居民,是斯裏蘭卡最古老的民族。很早以前就以原始農業和漁業為生,雖然人數較少,但是在斯裏蘭卡反殖民鬥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因此社會地位比較高。現在他們大多和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生活在一起,已與他們沒有很大差別。

吉卜賽人是斯裏蘭卡唯一的遊牧民族,他們來自南印度,主要靠表演眼鏡蛇和訓猴為生。馬來人來自東南亞,早期馬來移民是荷蘭殖民統治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派來的雇傭兵團,由士兵、囚犯和流放印尼的貴族組成。伯格人是荷蘭殖民統治時期歐洲人的統稱,他們主要居住在科倫坡和南部沿海城市。卡菲爾人是非洲人的後代,他們是殖民統治時期從非洲運來的奴隸和士兵,社會地位低下,生活貧困。這些少數民族有些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與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沒有太大區別,有些依然貧窮和落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展,相信各民族會逐步融合,差距將會不斷縮小。

2.宗教信仰概述

斯裏蘭卡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

宗教伴在曆史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影響著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宗教既是曆史發展的產物,又是人們思想和文化的集中體現。如果說佛教是斯裏蘭卡的傳統和象征,那麼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則是斯裏蘭卡的多民族文化的反應,基督教便是殖民統治的產物。

斯裏蘭卡的佛教是從印度傳入的。佛教主要分為小乘教派和大乘教派,斯裏蘭卡的佛教屬於小乘教派。當地佛教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出現了一些比較著名的佛教人物,如中國東晉的法顯和大唐高僧玄奘,他們對佛教的宣傳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另外,也修建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如大寺和無畏山寺等,這些寺院是當時佛教發展的集中體現。

斯裏蘭卡的佛教雖然在曆史上遇到一些坎坷和波折,但是一直都處於統治地位。當地佛教風氣濃厚,人們都很尊重佛教,信徒往往要對佛教設施進行禮拜,而且國家佛教傳統悠久,人民普遍信佛,國內佛教活動和風俗很盛,佛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