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女性為何不願進入董事會(1 / 3)

女性為何不願進入董事會

高管商學院

作者:李秀娟 藍璐璐

無論歐美還是中國,女性在職業上的起步都較晚。近一個世紀以來,女性逐漸步入職場,在企業管理及經濟發展中扮演起重要角色。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要求女性進入董事會,發揮自身優勢來幫助企業發展。但女性從職場前線到步入董事會的過程非常緩慢和曲折。到底是企業不情,還是女性不願?

董事會的女性“可見度”低

根據企業婦女領袖國際(Corporate Women Directors International-CWDI)曆年發布的財富全球200強公司中女性董事的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在董事會中所占席位由2004年的10.4%逐步上升到了2013年的15%,但所占比例仍然遠不及男性董事的85%。與此同時,在財富全球200強公司中,由男性占據董事會全部席位的公司比例居高不下,始終占到約1/4強。非營利性研究機構Catalyst的統計也顯示,2012年財富500強企業中女性隻占據了董事席位的16.6%,連續7年沒有明顯增長。

美國公司的治理、管理結構都比較完善,其女性董事成員比例在過去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80%以上的美國500強公司中至少有一位女性領導。然而,絕大多數女性隻能作為董事會中的少數派,實際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歐洲各國女性董事成員的總體水平一直較美國及北美地區略低。但歐洲各國以及歐盟在過去幾年內陸續立法強製要求在部分企業如國有及上市公司中女性要占董事會席位20%-40%不等。在所有歐洲國家中,目前北歐的挪威女性董事的比例最為突出,高達42%。

亞太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的董事會中都極度缺乏女性成員,也沒有太多推動女性進入董事會的政策法規。相對而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以及中國香港在公司治理方麵比較接近歐美國家,女性董事會成員的比例也相應較高。光輝國際2012年初發布的《董事會性別多元化計分卡:衡量亞太地區董事會性別組成》的研究結果顯示,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在財富全球200強中女性董事占比僅2%左右;韓國則從2004年至2011年從未有女性出現。麥肯錫從10個亞洲市場的當地股票指數中選取了744家企業,分析其董事會和執行委員會的性別組成,發現越往管理層上升,女性的可見度越低,董事會女性隻有8%(麥肯錫,2012)。

雖然亞洲女性的職業參與率較歐美偏低,但中國女性的職業參與度全亞洲最高。盡管如此,中國上市公司的董事人員(包括董事長)由女性出任的比例僅從1999年的9.2%上升至2010年的11.7%。在深圳和上海的上市公司中,女性董事會主席的比例在2007年是4.6%,2013年也隻不過提到5.6%。2012年中國女性企業家占中國企業家總數的20%以上,但女性董事卻隻有8%。

現在全球各國都在積極推動女性進入董事會,但為什麼女性董事的數量仍然相對較低?女性為何願意就業、創業卻不願進入董事會?

女性為何不願進入董事會

關鍵在於,如果進入董事會隻能當“花瓶董事”,許多女性寧可自己去創業,那樣更能按自己的價值觀和管理方式去創造價值。

社會傳統對女性的誤解

羅素在2002年曾向富時100強 (FTSE 100)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作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傳統對於女性含有歧視,認為具備董事才能的女性不容易尋找。之前也有調查證明,執行官和董事本身不願意推薦女性進入董事會,因為他們大多認為女性在學曆和經驗上都不合格,同時也擔憂女性董事會傾向於推廣較偏激及有利於女性的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