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
南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浙江省15個曆史文化名鎮之首。南潯自古以來文化昌盛,人才輩出,書香不絕。明代時就有“九裏三閣老,十裏兩尚書”之諺。僅宋、明、清三代,南潯就出了進士41名。
南潯建鎮於1885年,這裏人文景觀和古跡眾多:小橋流水人家的明代建築百間樓;馳名全國的嘉業藏書樓;江南園林佳作小蓮莊;張靜江、張石銘等名人故居;絲業會館、明清石拱古橋等,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既充滿著濃鬱的曆史文化底蘊和靈氣,又洋溢著江南水鄉古鎮詩畫一般的神韻。
同時,南潯所產“輯裏湖絲”馳名中外,成為“耕桑之富,甲於浙右”。在中國近代史上,南潯還是罕見的一個巨富之鎮,有被稱為“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的百餘家絲商巨富,以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劉鏞為代表。
烏鎮
烏鎮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古風猶存的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這裏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築,街道兩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築,輔以河上石橋,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鎮東的立誌書院是茅盾少年時的讀書處,現辟為茅盾紀念館。鎮上的西柵老街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築群之一。此外,還有修真觀戲台、雙橋風情、梁苑勝跡、唐代銀杏等眾多景點。
如今的烏鎮大致分類為傳統商鋪區、傳統民居區、水鄉風貌區、傳統餐飲區、傳統文化區、傳統作坊區。商鋪區裏,曾在烏鎮曆史上顯赫一時的商鋪、當鋪、藥鋪都以原本的麵貌呈現著,隻不過留下了歲月刻下的刀刀痕跡。最值得訪問的就是那些仍沿街而居的老人們,他們與烏鎮共同走過了數十年的光陰。文化區,印象深刻的是藍印花布“漫天起舞”的庭院,音韻鏘鏘的古戲台,還有幕布上的那一段“皮影”傳說……
周莊
周莊位於澱山湖畔,屬昆山市,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有“中國第一水鄉”之稱。周莊的特點是:鎮為澤國,四麵環水,港汊紛歧,湖河聯絡,咫尺往來,皆須舟楫。鎮內“井”字形河道流貫全鎮,形成八條長街,河上保存著元、明、清曆代石橋14座,建於元代的富安橋,四晚各有一座飛簷垂角、裝飾富麗的樓閣,是目前江南僅存的橋樓建築。建於明萬曆年間的雙橋,由兩座石拱橋相連而成,十分獨特。
周莊古鎮近千戶住宅,絕大部分臨河而居,現有民居60%建於明清時期。如張廳、沈廳、周廳等近百座古老院宅及60餘棟雕磚門樓。沈廳、張廳為明代中山王徐達之和徐孟清所建,前後五進,警徑河穿屋而過,有“轎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的獨特建築風格。古鎮街道兩旁的居民樓僅一跨之隔,有“依樓可談情”之趣。
同裏
水鄉古鎮同裏屬吳江市,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具有千年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同裏鎮內河道縱橫,家家臨水,戶戶通舟。鎮區似睡蓮一朵,被同裏、南星、葉澤、龐山、九裏五湖環抱,蕩漾在清流碧波之中。同裏人文景觀頗為豐富,宋、元、明、清幾個朝代不同形狀的古橋,將7個小島連成一片,具有得天獨厚的水鄉風貌,被人們形容為“水鄉同裏五湖包,東西南北處處橋”。
在同裏最為出名的是“一園、兩堂、三橋”,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園是江南名園退思園,此園在不大的麵積裏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園林給人一種移步換景千變萬化的感覺。兩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蔭堂。三橋指的是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
甪直
甪直屬於蘇州,至今已有2500餘年的悠久曆史。這裏人文薈萃,是陸龜蒙、羅隱、趙子昂等文化名人長期住過的地方,名勝古跡眾多。這裏水多橋多,現存古橋41座,是古橋之鄉,有“中國古橋博物館”之稱,橋梁結構藝術首屈一指,尤以明代東美橋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