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鬆江周邊景觀(3 / 3)

佘山天文台

位於西佘山,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為法國傳教士所立,是我國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天文台,也是我國天文研究中心之一。山頂有天文觀象台及地震台供遊人參觀,這裏是我國貯存天文資料最多的地方,有我國最大的天體測量望遠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並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震研究機構——餘山地震台(始建於1874年)等。

佘山聖母大殿

教堂坐落於西佘山之頂,被譽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初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1年),由法國傳教士所建,後又幾次翻建,現在的教堂是1925年擴建而成。包括中山教堂和山頂大堂兩座建築,有聖母亭、聖心亭、若瑟亭等“三聖亭”。此天主堂為歐洲“巴洛克”風格建築,融希臘、羅馬、哥特式建築藝術於一爐,部分建材與裝飾采用中國傳統建築手法,可謂中西文化融合的結晶。

山頂大堂高17米,教堂內設3000個座位,可容納近4000名教徒,而且音響效果極佳。大殿正祭台用大理石砌成,殿窗部分鑲嵌五彩玻璃,頂部蓋以碧色的琉璃瓦。鍾樓高38米,按一定音符排列著8隻大鍾,由紫銅鑄成的聖母像,高8米。聖母雙手高舉雙手呈十字狀的小耶穌,寓意歡迎各地前來的朝聖者。1942年羅馬教皇曾佘山天主教堂封為“聖殿”,成為我國天主教徒朝覲的聖地。

從山腳到山頂的曲折小路上有14座苦路亭,每亭中有一幅耶穌受難浮雕,還有3座聖亭和一個中堂,逐級向上的苦路把苦路亭、聖亭、中堂及山頂教堂聯成一體。信徒們到佘山朝聖時,沿著曲折的苦路逐級而上,領略耶穌代人受難的經曆。佘山天主教堂是上海天主教徒在東南沿海的主要朝聖地,每年5月朝聖日,各地天主教徒紛紛來此朝聖,故餘山在海外有聖母山之稱。

天馬護珠塔

位於天馬山,天馬山古稱幹山,傳說春秋吳國幹將鑄劍於此而得名。其山勢陡峭,山形猶如一匹展翅欲飛的天馬。這裏為上海陸上海拔最高點,海拔高度99.8米。山上有建於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的千年寶塔一座。寶塔七級八麵,高18.81米,奇峻挺秀。相傳塔內藏佛合利,時顯寶光,故名“護珠寶光塔”。後因地基變動,現該塔塔身傾斜度達6°51′52〞,頂部垂線已距底層塔心2.27米,其斜度已超過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薩斜塔,故有“上海比薩斜塔”之稱,成為上海一大奇觀。為了保護珠塔,1987年底對塔身進行了加固,以保護珠塔斜而不倒之雄姿。

上海車墩影視基地

位於上海市鬆江區車墩鎮,又稱為“上海影視樂園”或“鬆江影視基地”,以老上海風情場景著稱。這裏有十裏洋場的繁華,也有石庫門裏弄的市井,置身其中,恍若隔世般穿越時空回到30年代燈紅酒綠的舊上海,黃包車、有軌電車、老爺車穿梭在灰白色的街道中;“外白渡橋”、“黃浦江”、天主教堂,這裏曾經上演的愛情故事將引領人們重溫那段若即若離的亂世愛情。曾在此拍攝有30多部影片及數百集電視劇,比如家喻戶曉,風靡一時的《還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功夫》、《華英雄》《闖關東》、《色戒》等等。

上海影視樂園還將建成四座大型和三座小型的攝影棚,以及“上海老城廂”、“大世界遊樂場”、“城隍廟”、“卡通世界”、“明星廣場”、“博覽中心”、“銀幕天地”、“特技場”、“碼頭港區”、“狩獵射擊場”等景點。這些千姿百態的景點,通過電影藝術特有的表現手段和現代高科技、新工藝,真實而藝術地展現上海以來的曆史風貌和人文景觀,是休憩娛樂場所,也是了解和熟悉上海發展衍變軌跡的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