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嘉定周邊景觀(1 / 2)

嘉定孔廟

位於嘉定區城南大街183號,上海嘉定孔廟於嘉定區嘉定鎮南大街,嘉定孔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素有“吳中第一”之稱。這裏是祭祀中國至聖孔子的廟宇,又是早期嘉定縣官辦的地方學校。現設有中國科舉博物館,裏麵有五個展廳,分別介紹了科舉製度產生的曆史、科考的整個過程,以及很多狀元進士的試卷。孔廟內介紹了很多經過科考,爾後成名的士子,裏麵有很多珍貴的曆史資料,還有畫卷、書籍試卷等。孔廟大堂是擺放孔子塑像的地方,而且還擺放了祭祀聖人時所要用到的器具,很多是樂器,比如編磬,編鍾、古琴、笙簫等。四周圍牆接近房梁的地方貼的是孔子授學以及孔子與弟子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殿堂內還有孔子與七十二弟子的塑像。孔廟內有一書院,名山湖書院,並有仿製貢院考場的考場,裏麵有些蠟像,形象地表現當時應試的狀態。

法華塔

位於嘉定區城州橋老街,法華塔又名金沙塔,坐落在嘉定鎮州橋南堍的練祁河旁。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年)建造,俗名文筆峰,有祈求科舉中式之意。當時這裏還叫“練祁市”,十年後,嘉定設縣。縣城建設就以此塔為中心,因它是全城最高點,在東、南、西、北四條大街之中心。塔建成後,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後幾經興廢,至明代萬曆年間損壞尤甚,隻剩下底層還比較完整。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知縣陳一元募款重修,仍恢複七重樓台,四麵設壺門,磚木結構,高40.83米,各層有平座、欄杆、腰簷,層間飛簷翹角,下懸簷鈴,風動鈴響,清脆悅耳。“金沙夕照”是當時嘉定的人文勝景之一。1996年1月對法華塔地宮進行清理發掘,先後發現了宋、元、明三代的一批佛像、書籍、古錢、玉器等珍貴文物。1996年,按明代風格尋對塔進行了修複。一座更加雄偉秀麗的寶塔將聳立街市,把古城點綴得更加古樸典雅,為嘉定風貌倍添幾多風采。

彙龍潭

位於嘉定區塔城路299號,彙龍潭於明代萬曆十六年(1588年)所建,自北向南有五條河流彙集而成,應奎山坐落潭中,綠水懷抱,宛如一顆明珠,自古有五龍搶珠之稱,彙龍潭因此而得名。園內布局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部是應奎山和彙龍潭組成的自然山水風景。登上應奎山的四宜亭,俯視四周,魁星閣、玉虹橋、碧荷池、打唱台等盡收眼底。“打唱台”是一座金碧輝煌、精雕細刻的“百鳥朝鳳”台,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為上海閘北區錢業會館裏的一座戲台,1976年遷入此園。公園的北部景點相對集中,有碎玉泉 、夕照亭、芭蕉小院、玉蓮池等,錯落有致異常精巧。此外,園內還有建於1885年的怡安堂;建於1886年的綴華堂;建於13世紀的萬佛寶塔和暢觀樓、九曲橋、嘉樂亭等。彙龍潭已成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

秋霞圃

位於嘉定區城東大街314號,秋霞圃是中國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始建於正德、嘉靖年間(公元1506—1566年),是上海現存最古老的園林,原是明代工部尚書龔宏的私人花園,由三座私家園林明代龔氏園、沈氏園、金氏園和邑廟(城隍廟)合並而成。秋霞圃以清水池塘為中心,石山環繞,古木參天,造園藝術獨特,分桃花潭、凝霞閣、清鏡堂、邑廟等四個景區。秋霞圃布局精致、環境幽雅,小巧玲瓏,景物與色彩的變化都不大,好像籠罩著一層淡淡的秋意,讓人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遐想。秋霞圃與鬆江醉白池、上海豫園、嘉定古漪園、青浦曲水園並稱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園內建築大多建於明代,而邑廟則可以上溯至宋代,如果按其中的邑廟部分的始建時間推算,可稱為五大園林中最古老的園林。

南翔雙塔

位於嘉定區南翔鎮,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壽星,也是我國磚塔中的珍品,建於五代至北宋初年,距今1400餘年。古塔曆經滄桑,已是岌岌可危。1982年根據古塔尚存的構件和痕跡,以及地下清理的點滴實物,參考大量文獻資料,終於勾畫出古塔複原方案。複原後的雙塔七級八麵,高11米,全部磚製構件外觀模仿江南木結構樓閣式寶塔。塔上火焰形的壺門,簡樸的直欞窗,精巧的鬥拱,細膩的欄板和秀挺的塔刹,表現了典型的唐宋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