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虹橋周邊景觀(1 / 3)

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為中國最早的經貿開發區。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虹橋開發區已發展成為以外貿中心為特征的集展覽、展銷、辦公、商務、居注餐飲、購物等一體的新興商貿區,並專設了涉外領館區。區內高樓林立,風格迥異,各領風騷,堪稱當代建築博覽。著名建築有造型呈“三角斜麵”的虹橋賓館和銀河賓館、“幾何斜麵”的揚子江酒店、圓柱狀的金橋大廈、弧形的太平洋酒店及穩重典雅的國貿中心等。

紅坊國際文化藝術社區

位於淮海西路570號,陳列在開闊綠地上、從抽象到寫實的雕塑,讓占地4.6平方米的紅坊國際文化藝術小區充滿藝術氣息。曾用來稱鋼鐵的巨大砝碼,如今成為了裝飾藝術品,供人緬懷鋼鐵工業的遺韻。紅磚牆、圓形窗洞、牛腿立柱建構的一間間廠房,讓整個園區彌漫著一股工業文明時代的粗獷味道。

紅坊國際文化藝術社區以高標準引進一批國際化時尚娛樂會所,瑞士FAN TOWN 酒吧,是一間極具空間設計感的俱樂部會所;而FAN TOWN酒吧對麵的香港CICI club及Children Club,也是久負盛名的豪華夜店,其中CICI Club以風格華麗嬉皮著稱;而Children Club外觀充滿了歐式小花園般的典雅低調。此外,更有簡潔優雅的法國BECA西餐廳,藝術品般精致的法國美食讓人聯想到香榭麗舍大道上衣香鬢影的浪漫風情。

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

位於淮海西路570號,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通過保護性改造和功能重塑,將一座曾經十分輝煌而今不再使用的老廠房打造成一座既體現城市藝術活力和時代精神,又延續了城市曆史文脈的公共藝術殿堂。其總展示麵積將達到兩萬平方米,聚集了一批展廳、畫廊、設計工作室、手工作坊等,並配備酒吧、咖啡廳、西餐廳等休閑服務設施,該中心旨在為上海城市雕塑搭建起一個集展示交流、創作孵化、雕塑儲備、藝術教育四位一體,具有開放性、國際性的藝術平台,也是上海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雕塑創作基地。

宋慶齡陵園

位於宋園路21號,精彩紛呈的自然景觀襯托著宋慶齡陵園豐富人文景觀。園內有數千平方米大草坪,有300年以上樹齡的羅漢鬆、150年以上樹齡的桂花樹、100年以上樹齡的廣玉蘭樹和數百棵高大的龍柏、雪鬆、中山柏及胸徑25cm以上的香樟樹千餘棵等,一年四季樹木蔥蘢,芳草如茵,鳥語花香。

宋慶齡陵園四周鬆柏青翠、肅穆寧靜。宋慶齡的漢白玉雕像矗立在鮮花叢中。雕像後麵即是墓地。墓前臥著一塊素淨的花崗石墓碑,後麵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墓槨。墓地正中是宋慶齡父母之墓。陵園內設有紀念館和上海兒童博物館,遠近謁墓瞻仰者絡繹不絕。是愛國主義、共產主義教育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

羅別根花園

位於虹橋路2310號,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房地產大王沙遜興建的度假別墅。建造者沙遜是英籍猶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國冒險家,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上海地產大王,當初名下產業曾遍及上海灘,包括南京路外灘的13層沙遜大廈(和平飯店北樓)、蘇州河北岸的河濱大樓、江西路上的都城大廈(新城飯店)和漢彌登大廈(福州大樓)、茂名路上的13層華愚公寓(錦江飯店南部)和18層格林文納公寓(茂名公寓)、陝西南路的裏弄房屋和凡爾登花園等等。

因為這座花園別墅靠近羅別根路(今哈密路),故又稱羅別根花園,它是“伊扶司花園”(沙遜別墅)的姐妹花園別墅。建成於1931年,是一幢經典的英國鄉村別墅,二層磚木混合結構,黑色機製平瓦陡坡屋麵,木構架外露油黑色,外牆麵粉白色,底層外牆紅磚清水勾縫,色彩對比鮮明,門窗多為落地式,南側花園綠樹成陰,頗有自然野趣。

沙遜別墅

位於虹橋路2409號,建成於1932年,原名叫“伊扶司別墅”,當時公和洋行的建築設計師完全按英國鄉村別墅建造,樓層建築為磚木結構,平麵采用不規則布局,外形分割而整體相連。赭紅的瓦頂、黑白相間的外露木結構、淡雅素淨的粉黃牆,底層外牆麵均為紅機磚清水牆,屋頂陡峭,挑出外牆,還有古樸的英國式煙囪,內部裝飾全部采用橡木和柚木,小五金構件全部用手工製作,格調高雅。園內龍柏成林,還有雪鬆、香樟等,是典型的英國式園林布局。張國榮拍攝電影《紅色戀人》時曾在此取景。

孫科住宅

位於番禺路60號,西班牙式花園住宅建築,3層磚木混合結構,建築風格受巴洛克影響,進口門廊氣派較大,其主要特點是屋頂采用筒瓦鋪設,簷口裝飾考究,窗框形式多變,有平拱、弧拱、圓拱,采用巴洛克弧線;壁爐煙囪有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風貌。外牆立麵簡潔明快,有現代建築氣派。住宅前是典型的中國式庭園,周邊綠化和中間大草坪,並布置帶形彎曲水池,景色怡人。現為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行政辦公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