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寺
位於龍華路2853號,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曆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曆史。相傳三國時東吳孫權於赤烏五年(242年)為孝敬其母而建造,按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而定名為龍華寺。現今的廟宇建於清光緒年間,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禪宗建築原貌。寺內建築物有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方丈室、藏經樓等六進殿堂,東、西兩側還建有鍾樓。寺內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並稱“龍華三寶”。其鍾鼓樓明清時期“滬城八景”之一。
龍華塔
龍華塔又名鎮寺塔,與龍華寺相對而立,是一座標準的宋塔。相傳始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十年(247年),重建於北宋太宗興國二年(977年)。共七級八麵,高40.6米。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塔身為砌磚空筒式,內空為方形,設木製樓梯。塔外每層飛簷高翹,角掛風鈴,姿態雄奇,造型美觀,玲瓏剔透。塔頂有高達8米的塔刹。龍華塔為上海地區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
龍華烈士陵園
位於龍華路2853號,由鄧小平同誌題寫園名的龍華烈士陵園位於龍華寺西側。這裏原為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舊址和龍華革命烈士就義地。解放後,作為革命烈士紀念地予以保護,20世紀90年代初與上海烈士陵園合並建設。1995年7月1日建成開放,是一座集紀念瞻仰,旅遊,文化,園林名勝於一體的新穎陵園,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稱。
碑林和雕塑為陵園一大景觀,為申城第一碑林,南壁碑碣,為魯迅《為了忘卻的紀念》全文,北壁碑收錄了上海烈士的革命詩文,並建有無名烈士(長明火)等11組大型雕塑。
陵園四季林木蒼翠,入春桃花盛開,從農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的半個月裏去龍華瞻仰烈士,觀桃花,敬香登塔逛廟會已成為上海人的習俗。
龍華旅遊城
位於龍華鎮,旅遊城清新樸實的江南民居風格建築與寺廟建築相映成景,表瓦鱗蓋,繞塔廊橋,雙獅盈門,小街曲幽,盡現老街昔日的古樸和文氣。旅遊城由十大景觀組成:古鎮三樓、龍華塔、龍華寺、雙獅楹門、明鏡遊龍、長龍繞塔、龍華皋鼓、古越銅鼓、百子彌勒和龍華烈士陵園。每年的旅遊節及龍華廟會(三月十五前後)更為熱鬧,集旅遊觀光、購物美食、文化娛樂、休閑健身融為一體。
桂林公園
位於桂林路128號,麵積3.55公頃,始建於1929年,1932年竣工。原係舊上海幫會頭目黃金榮私人別墅,又名黃家花園。因園內遍植桂花樹,故易名為桂林公園。該公園造園藝術采用江南古典傳統布景技法,布局精巧別致,園內龍牆、花牆回繞、小橋流水、疊山立峰、樓台掩映、亭榭參差、曲徑通幽、花木蔥茂、布局協調,建築風格明快。現園內有23個品種共1000餘株桂花樹。每年9~10月上海桂花節、中秋節舉辦“唐韻中秋”遊園會。
上海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