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花蓮寺遺留問題(1 / 2)

柳明下令腰斬圓定,讓淳風縣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這淳風縣百姓,原本隻信花蓮寺,個個都把花蓮寺的僧人當成在世父母。曆任新知知縣,隻能成為綠葉陪襯,反而要與那花蓮寺搞好關係。

官府庇佑,民眾盲信,使得那花蓮寺眾僧人更加有恃無恐,肆無忌憚地做那苟且之事。

自從柳明厲懲花蓮寺眾僧,該腰斬的腰斬,該徒刑的徒刑,使得這盤踞淳風縣長達十多年之久的地頭蛇終於泯滅了。

同時,民間民風慢慢轉正。而柳明這位狀元郎縣令的雷厲風行,更是讓整個縣衙折服,疲軟滯怠之風,也慢慢消失。

官吏們都知道,在這位青天大老爺手下,要是還馬虎了事,隻能是自尋死路。於是每日清早,沒人敢睡懶覺,三班六房書吏早早地到齊站在堂外,放好肅靜牌,拿出杏黃傘,擺好職銜牌,等著柳明審案。

至此,縣衙門口的那架登聞鼓,又響了起來,整個縣衙,恢複正常運作。

柳明每次斷案,基本上公正無私,有法可依,也據情理。幾場案子判下來,當地百姓無不折服,直呼陳青天。

聽到這山呼海嘯的青天之聲,柳明也會感慨,一年前,自己還在縣衙聽堂,一年後自己已經成了一名七品知縣。人生變化何其多?

對於柳明來說,這知縣日常的縣務還是能應付,

兩個月的知縣當了下來,他基本上已經駕輕就熟。

而不處理縣務之時,他便走出縣衙,到城郭邊走走看看。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遠處一排排紫色故壘,低垂的黃雲下,隨處可見枯蓬衰草。

時而大風卷起,柳明習慣性地用袖子掩麵,以避其風沙。

轉眼之間,在這邊塞也生活兩個月有餘。柳明過著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在這貝州,少了歌舞升平,紙醉金迷,更多的是一種邊疆的荒蕪。

每當處理完縣務之後,柳明有空便和蘇軾等人互通書信,大家互訴一下最近的近況。

蘇軾的信來得最勤快。基本一月三四封。蘇軾在信中告訴柳明,這翰林編修,實在是無聊得緊。大多時間,通過喝茶聊天打發時間。偶爾,官家會召見他們,一起吟詩作賦。蘇軾心裏也苦悶,說浪費大好光陰,無聊之時,隻能看看戲,打打馬球,會館喝喝茶。

柳明看了信,心裏罵道,這不就是我想要的退休生活嗎?自己在這邊疆整天生生死死地與地頭蛇周旋,那蘇軾倒是樂得輕鬆。柳明心裏一氣,回信說,自己的日子也很無聊,無非就是騎著馬在荒漠奔馳,在灘頭賞月,與牧民同歌舞而已。結果蘇軾回信連連稱羨慕。

其次,王安石來過一封信。他就兩百裏外的舒州沁縣任知縣。這封信中,王安石又向柳明闡述了當地的民情民風,同時也很規矩嚴肅地討論了下如何減輕百姓賦稅壓力等課題。柳明猜測,王安石在舒州的生活,基本上就兩個字——政務,政務,還是政務。他倒是有時想與王安石開開玩笑,卻發覺對方似乎少了些幽默細胞,索性作罷。

柳永信來的最不勤快。三個月才一封。生活基本上是灑脫無比,核心兩個——美食和旅遊。遊山玩水,沉溺於山水之間,在柳明看來,這信的內容,多半是來氣他的。他隻能回信祝福謝玉英意外懷孕了。

月夜,夜空不時有鴻雁飛過。

縣府院內,杏兒正將髒衣物放置在木盆內搓洗著。

柳明見杏兒著一身淡灰色的布裝,挽起袖子搓洗衣物,心中生出憐憫,上前握住對方的芊芊細手,說道:“娘子,這等事情,由下人做便可了。”

“沒事,夫君,我也是閑得無聊。”杏兒賢惠一笑。

柳明心生感動,雙手摟住對方的細腰,耳鬢廝磨道:“杏兒,你跟我到這裏,可真是苦了你了。這裏整日吃灰吃風沙,把我的小美女都變成了大媽了。”

杏兒雙手沾滿肥皂沫,往柳明臉上一塗,咯咯笑道:“那你就是大爺。”

“杏兒這幾年,你都沒變,我就喜歡你這冰清玉潔的樣子。”

“夫君,你也沒變。”

杏兒雙手掛在柳明脖頸之處,柔聲道:“夫君,我到了這淳風縣,見到這裏的百姓,大多都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就覺得以前的日子,過得太好了。這些天,我也反思了下,這些花花綠綠的裙裝,似乎在這裏穿也太招搖了,反而這粗布麻衣,倒是穿得自在。”

杏兒仰起鵝蛋臉,雙目晶瑩黑亮,輕聲道:“夫君,我在這府裏呆得也有些悶,想找點事情做。”

“哦?”柳明笑道,“那我讓吳主簿的夫人帶你到處逛一逛。”

“不,不。我其實也不喜歡家長裏短之事。我想……”杏兒咬咬嘴唇,“夫君,你這麼厲害,所做都是利國利民之事。我也想做點造福民生之事。”

柳明帶著不一樣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妻子,頓時更生欣賞的目光,他手穿過杏兒的秀發,輕聲道:“好,你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