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辨材須待七年期(1 / 2)

崇政殿內,馮公公在紫銅香爐裏用一塊厚厚的帕子包著把手拎出了一把小銅壺,順手在爐裏添了幾塊檀木,蓋上了香爐蓋。這才拎著那銅壺往紫砂杯中倒了一杯溫熱的水。

趙禎接過水杯,說道,“以後,這香爐也撤去吧。朕喝點水,不應該這麼大費周章。”

馮公公尖細的嗓音飄過,“主子,這水乃是趵突泉取來的,加上這仙爐煉製,喝著能讓主子延年益壽……”

趙禎笑道:“莫非喝著這水,朕能不死?”

馮公公立即跪拜在地,“吾皇洪福齊天,與星月同輝,萬歲萬歲萬萬歲……”

“好了好了,不要說那些空的。”趙禎說道,“天下沒有誰能夠不死,就連朕也不能幸免。朕能否長壽,關鍵在於上天是否對朕的統治滿意。這些什麼趵突泉的水,就不要專門派八百裏加急送過來啊,浪費人力物力。”

馮公公立即跪拜道:“聖明無過於主子。主子,同平章事晏殊、樞密使龐籍、吏部尚書陳執中、三司使姚仲孫求見。”

宋仁宗看著窗外的月色,略顯疲憊道:“這些賢臣啊,真是一刻也不讓朕安寧。是何事?”

馮公公抬頭道,“好像是進士分配的事情。”

宋仁宗有些不耐煩,“這等芝麻小事,也需這些大臣星夜趕來廷議?”

馮公公說道,“主子,這幾位公卿大臣說此事很急,明日就要發榜了。他們猶豫未決,希望給個說法。”

“那讓他們進來。”

崇政殿內,宋仁宗聽了吏部尚書陳執中的彙報,微笑道:“那王安石和柳明,倒也是誌向不凡,不甘願進那翰林動動筆頭,倒是要外放鍛煉。”

陳執中躬身道:“陛下,因此次兩位進士同時請求外放。臣覺得茲事體大,請幾位公卿前來一起協商。”

趙禎在龍椅上玩味說道:“兩個進士,倒是引起了這麼多一品大員的注意,不簡單啊。”

龍椅之下,晏殊、龐籍和姚仲孫三人,聽到此言,均是麵色一凜。

“你們這些官居一品的大員,居然為兩個進士的前程而舉棋不定。”趙禎昂首道,“朕以為此事頗為蹊蹺。來,姚愛卿,你先說說。”

三司使姚仲孫麵露猶豫,他偷偷瞄了瞄龐籍,又看了看晏殊,遲疑道:“陛下,微臣負責這戶鐵錢糧,對於進士分配的問題,頗為不熟。咳……微臣認為,這進士分配,有中書門下兩省負責,還是由晏丞相先議為好。”

趙禎心想,這個管錢的果然是老滑頭。他微微一笑,也不點破,指著晏殊道,“晏相,你來說說。”

晏殊矮矮瘦瘦,貌相清臒,邁前一步道:“謝陛下。微臣讀過王安石與柳明的文章。微臣愚見,王安石的文章雖然激進且疏於實踐經驗,但是可以觀察得出這名進士,有一股傲然風骨。倘若假以時日,必能成為一代棟梁。柳明的文章,四平八穩,妙語連珠,能挖掘出一些新意,也是伯仲難分。”

宋仁宗聽完之後,擺擺手:“王安石的文章,就不用拿來說了。為官為政的殘酷性,這些年輕士子還不明白。年輕人啊,急功近利的多些。總想著能夠越過你們這些老臣,做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成就。如果發展得不好,就會禍國殃民……”

“陛下……”晏殊還想說什麼,卻在宋仁宗的目光示意下將話咽了回去。

“當然……此次殿試,還是有人才的。”宋仁宗語氣緩和道,“那個柳明,朕看就可以打磨打磨。”

晏殊甚愛人才,見王安石還是沒戲,隻得力保這範仲淹的門生柳明了。他抬頭朗聲道,“陛下聖明。這柳明,乃是連中三元者,這在大宋開國以來,也是極為罕見。我認為,他此次請求外放,更是表明其務實的態度。微臣鬥膽,懇請授予他江南東路宣州知州一職。”

“哦……”趙禎應道,“你是這麼認為的?”

“是,陛下。”

趙禎扭頭看著那龐籍,和聲道,“龐國公是何態度?”

龐籍聲震金殿:“陛下,微臣認為此事甚為不可。”

這龐籍,本來就是兵戎一生,將軍出生,此話勢沉鏗鏘有力,威嚴無比,將趙禎身旁的宮女嚇得臉色都變了。

趙禎苦笑道,“國公,不可就不可。你聲音輕些,這裏不是戰場。”

“是,陛下。”龐籍看了一眼晏殊,說道,“微臣雖未入過翰林,可也是進士及第。在這北方戰場戎馬一生。在軍中,想當將軍,不可一蹴而就,必先從士卒做起。這柳明,剛剛進士及第,就被授予五品知州,實在是不妥。”

晏殊反唇相譏道:“龐國公,這柳明,乃是連中三元者,是天下讀書人的表率。太祖太宗皇帝立國之初,就想以科舉來取代舊唐的門閥士族。真宗皇帝更是不遣餘力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來招攬天下人才入我朝廷彀中。如今,柳明連中三元,乃是祥瑞之兆。陛下給予特別嘉獎,也是情理之中。”

龐籍冷冷一笑道:“即使連中三元,也必須遵循宋律。宋律有令,進士者如若外放,七品知縣已為最高職位。晏大人想要自作主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