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去留問題(1 / 2)

金榜題名後的日程十分緊密。這一班新科進士,先是到鴻臚寺學習必要的禮儀,怎麼與皇上說話,怎麼上朝,怎麼穿戴官服。接著又去孔廟進行謝師禮,反正馬不停蹄輪軸轉。

接下來的日子,便是等待分配。京都會館內,湧現出一種別樣的氣氛——這些在一起曆經省試殿試的同年們,便要分別。

相見時難別亦難,各人的前程,也是有著十分明顯的差別。三甲的進士,自然是被送到各路各州府內觀政,做個儲備幹部。如果運氣好有遇到知縣空缺,便能就任七品知縣。可是這些三甲進士,在這會館聚會中,是最為低調的。他們十分清楚,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自己頂多是當上個知州,已經洪福齊天了。除非立下比如赫赫戰功,或者救了太子殿下等話本裏的傳奇故事,才有可能回調回朝任京官。

第二甲的進士們,臉色自然好了一些。他們就被發往三省六部任職,至少還是個京官。

這些進士們,已經通過關係,大致提前得知了自己的前程,互相拱手作揖,儼然一副老派官員,心裏算著與哪位同年結交,更加對自己有利。

自然,這些進士聊天的時候,不忘去拜訪一下柳明和蘇軾等一甲進士。不過他們的房門大多數時都是緊閉的。柳明自從狀元遊街回來,便以壓驚為由,和蘇軾又是大醉了三天。而那王安石,更是連遊街都沒參加,天天在會館裏麵喝悶酒。

好不容易等到柳明醒來,那些進士們趕緊一窩蜂湧上前去,跟狀元郎套套近乎,畢竟這狀元郎清醒的時候,並不算多。

“祝各位同年官運亨通。”柳明宿醉後,頭疼腦裂,不願意與這些人多廢話。

“和柳明相比,我等都不足掛齒啊。”一位三甲進士羨慕道,“聽吏部的老爺們說,這次我是到那廣南去任職知縣。那地方,叢山峻嶺,險山惡水。怕是還沒有到了那裏,便病死在路上了。”

“仁兄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一位二等進士說道,“你好歹是個七品知縣,在那廣南,也算是個土皇帝了。我呢,雖說是個京官,可是卻是留在那王侯府。誰都知道,那些王爺們,自己也是前途暗淡,更不用說我們了。”

柳明接了句:“哎,都不好混啊。”

“柳明,你就別奚落我們了。”那位二等進士立即反駁道,“誰不知道你狀元郎,直接進翰林院任編修。這翰林院,可是天下讀書人的夢想之地啊。地位又高,活兒又輕鬆。況且,曆來宰相十有八九,都是出自翰林。這可是一條陽關大道啊。”

“翰林又如何?”旁邊一句冷言冷語插了進來。

眾人回頭,見是那黑麵王安石。

“介甫,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那翰林院的門,我們想進都進不了呢。”

王安石冷言冷語道:“翰林院,都是些閑職,動動嘴皮子,喝喝茶。為官者,要體驗民生疾苦,要懂得牧民之道。在這翰林院,根本成不了事兒。”

諸位進士笑道:“介甫兄,莫非你還想成為當朝宰輔?我們可沒有你這胸襟和度量。再說了,你這得了翰林院的職,卻跟我們說翰林不好。這未免有些沒有說服力啊。”

王安石揉著那一頭的亂發,說道:“翰林院,我壓根沒想進去。明天我就去吏部,讓他們給我調配一個其他州縣的知縣當一當。”

這些進士們,聽了誰都沒當回事,哈哈大笑起來:“介甫,你這酒還沒醒啊。”

“你們覺得我在開玩笑?”王安石臉色嚴肅道,“既然當今聖上無法看到改革的重要性。朝廷當中,無人欣賞我的建言,那我隻有到地方為官,拿出一個更為信服的方針政策。”

那些進士都愣住了,個個心想王安石你這小子,真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改革這東西,當今官家、宰相和樞密使大人都沒有辦法。你小子曲曲一個毛頭進士,還想做一番偉業?

有人勸道:“介甫兄,能進翰林,頗為不易。切不逞一時之氣,結果終身後悔啊。”

王安石不為所動,哼了一聲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如若不能為民謀利,為江山社稷建言,這官……不當也罷。”

那勸言的進士臉色一變,氣道:“好好,就你王安石為百姓著想,我們其他的人都是蠅營狗苟混日子是吧。你要放棄翰林,去做那鳥不拉屎的地方知縣,我們也不攔著你。到時候你後悔了,別怪我們這些同年當初沒有提醒過你。”

蘇軾在旁邊幫襯道:“我說句不該說的,你們就不要先吃蘿卜淡操心了。人各有誌嘛,我蘇軾很是佩服王兄這般胸襟和氣魄。倘若這翰林幹得不爽了,我也去謀個地方官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