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約會渤海灣
特別策劃
作者:左淩仁
現存於世的海豹共有18種(不包括亞種),有胡須密而多的髯海豹、有凶殘好鬥的豹海豹、有身披白色帶紋的帶紋海豹,還有棲息在淡水湖中的貝加爾環斑海豹和港海豹,以及體型龐大的南方象形海豹等等。其實海豹的分布範圍相當廣泛,從南極到北極,從海洋到淡水、湖泊都有。不過在極地等較寒冷的海域,海豹的數量和種類才是最多的。
斑海豹是在溫帶、寒溫帶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一種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島嶼,如黃海、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等。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渤海和黃海,偶見於南海。渤海遼東灣結冰區是世界上斑海豹八個繁殖區中最南的一個。
斑海豹是惟一能夠在中國海域繁殖的海獸,但對其繁育的研究卻是空白
斑海豹大部分時間是在海水中度過的,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換毛時才爬到岸邊或者冰塊的邊緣上。但斑海豹的棲息環境不僅僅是海水,還包括河水、浮冰、泥沙灘、岩礁和沼澤地。為確定斑海豹在渤海的棲息地,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王丕烈在渤海沿岸的遼寧省、河北省和山東省進行了走訪調查,並對自然環境比較適合斑海豹棲息的沿岸進行了現場調查。經過多年的走訪調查,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每年11月至來年5月份,斑海豹在遼寧省盤錦雙台子河口附近岸灘,大連市旅順虎平島及山東廟島群島海域比較常見,上述三處地點是目前發現的斑海豹在渤海的主要棲息地。”其中的遼東灣北部雙台子河口區既是斑海豹在冬冰消融後的傳統棲息地,又是冬季斑海豹的繁殖區。
斑海豹為何會在黃、渤海生活呢?王丕烈研究員表示:“斑海豹是一種廣食性動物,它的食物多樣性主要取決於季節、海域及棲息地的環境,其中棲息地的環境對食物選擇影響最大。”渤海地處中國大陸東部的最北端,是一個近封閉的內海,它一麵臨海,三麵環陸,東麵經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渤海沿岸江河縱橫,有大小河流40條,河口淺水區營養鹽豐富,餌料生物繁多,是經濟魚、蝦、蟹類的產卵場、育幼場和索餌場。渤海中部深水區既是黃渤海經濟魚、蝦、蟹類洄遊的集散地,又是渤海地方性魚、蝦、蟹類的越冬場。如此豐富的食物儲備,是斑海豹選擇這裏繁衍、越冬的重要原因。
為了觀察研究冰封期的斑海豹的冬季繁殖行為,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在2009年2月聯合遼寧衛視《第一時間》欄目,組織了一次花費不菲的破冰船考察斑海豹活動,但是實際觀測到斑海豹幼仔的數量隻有一隻,收獲隻能用“慘淡”一詞來形容。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副研究員鹿誌創告訴我們:“海豹哺育幼仔時多在遠離岸邊的冰麵上,而且冰排並不是十分堅固,所以無論步行、坐漁船都很難靠近它,而破冰船卻受限於五米的水深,再靠近岸邊就會擱淺,所以很難靠近它們哺育後代的地方。”所以對於冬季冰封期渤海上斑海豹的行為研究,現在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研究人員對於斑海豹的研究隻能是從冰期結束以後開始。
500米,無法逾越的斑海豹警戒線
我們到達盤錦的時間是2009年4月,盡管此時依然春寒料峭,但是雙台子河口已經冰層消融,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水如同泥湯一般在河道裏翻滾,就在位於距離雙台子河入海口10公裏處的一段河岸上,近百隻斑海豹正在懶洋洋地曬著太陽。在距離它們棲身之所數百米的堤壩上,立著一座孤零零的簡易活動板房—這裏是漁政的斑海豹保護站,裏麵駐紮著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海洋漁業局漁政管理所的工作人員。
“保護站很豪華!”這是攝影師徐健入住保護站後的評語。他在2002年來這裏的時候,沒有保護站,當時他和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專家韓家波一起,坐著船在斑海豹生活的區域隨便走,隨便看,根本沒人管。第二次來的時候,保護站已經成立,不過是租用當地漁民的房子,在上遊很遠的地方,走到海豹活動區域,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現在保護站距離海豹活動區隻有幾百米,在這個蘆葦叢生的荒郊野外,有一個能發電、能做飯、能睡熱炕的保護站,簡直如同天堂一般了。
與保護站的從無到有相對應的,卻是這裏斑海豹多年來的命運多舛、每況愈下的境遇。曆史上,遼東灣最多時曾有近萬隻斑海豹,1979年隻剩下約2000隻,1983年開始對斑海豹進行保護,種群數量曾有階段性恢複,但是近幾年,又開始呈急劇下降趨勢。2008年,據專家實際觀測到的數據,僅三百餘隻,估計總量不會超過千隻。
田繼輝是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海洋漁業局的副局長,也是漁政管理所的所長。作為斑海豹這種水生動物的主管部門的領導,他見證了近些年來斑海豹境遇的變遷。“早些年,盤山縣這裏的海豹多得是,我們那時候坐著船從雙台河這邊走,岸上滿滿的都是斑海豹,看到船靠近了,就一起往水裏跳,跟下餃子一樣。但是現如今,我們在陸地上觀察它們,隻能在500米之外,一旦短於這個距離,它們就開始挪動身體到岸邊的低處,一旦你進一步靠近,就毫不猶豫地跳入河水中,潛遊一段後再浮出水麵,警惕地觀察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