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景區平緩起伏的花崗岩石麵上,分布著多個呈橢圓形、圓形或不規則半圓形的岩臼,被稱作“九缸十八鍋”。它們形狀如臼如缸、如碗如匙、如鼓如盤、如杯如桶,全麵展現了岩臼的不同發育階段,是至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和類型最全的岩臼群。
花崗岩岩臼的形成與岩石特性以及該區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岩臼形成於地下深處的花崗岩暴露地表後,諸如長石、雲母等不穩定礦物極易風化,在花崗岩表麵形成晶洞狀的小孔。
由於該區日溫差、年溫差都較大,寒凍風化作用、凍融作用、冰劈作用等各種物理風化作用異常強烈,化學風化作用也很強烈。最初在岩石表麵形成的小孔,由於上述作用而不斷擴大。
凹坑內水的作用和風的作用,對岩臼的發育和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凹坑底部的風化物不斷被風搬運走,久而久之,使得凹坑不斷加深加大,形成口大底深的岩臼。
黃崗梁園區是以大興安嶺最高峰黃崗峰為中心,園區內保存了第四紀時期發育的多期冰川遺跡,具有典型的山穀冰川地貌特征。
該園區處在蒙古植物、華北植物和東北植物區係的交彙地段,生物呈多樣分布,被譽為“多樣性植物的基因庫”。這裏山高林密,適宜野生動物生存。
達裏諾爾園區內的達裏湖是內蒙古第二大內陸湖,有“我國的天鵝湖”之稱。湖泊南端的耗來河被譽為“世界上最窄的河流”。達裏諾爾火山群位於達裏湖西北側,分布各類火山口120多個,是東北九大火山群之一。
這裏有寬廣遼闊的熔岩台地,突兀的火山口,保存完好的火山噴氣碟,大小不一火山彈,加之形態奇特的曼陀山花崗岩地貌,一望無際的貢格爾草原,砧子山岩畫和金長城遺址,形成了集湖泊、河流、沙地、草原、疏林景觀於一體的綜合園區。
熱水園區的溫泉分布麵積約一平方千米,康熙皇帝曾到此沐浴,至今仍保留“康熙浴井”遺址。溫泉水中富含氟、氡等40多種微量元素,水溫高達83度,對人體循環、消化、運動係統等有奇特療效。
[旁注]
百岔川岩畫 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百岔河中下遊兩岸連山,山底部多垂直壁立的玄武岩,岩石上鑿刻繪畫了9處48組200餘幅岩畫,全長60餘千米。河道蜿蜒曲折,兩岸的岩石上,可見一幅幅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岩畫,因此,百岔河兩岸又有“百裏畫廊”之稱。
金界壕 又稱金長城、兀術長城,始建於金太宗天會年間,東北向西南貫穿盟境,是規模宏大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其構築別具一格,金界壕由外壕、主牆、內壕、副牆組成,每5000米至10000米築一邊堡。壕牆和與之相輔的邊堡舊址清晰可見,仍不失磅礴之勢。
烏蘭布統古戰場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克旗境內西南渾善達克沙地南緣。在沙漠與草原接壤處,一峰突起,曠世極天。康熙以20萬大軍與噶爾丹大戰於此。烏蘭布統峰東北沙明如雪,峰西南烏蘭公河繞山而過,峰前有將軍泡子,東至塞罕壩著名的壩上草原。
康熙浴井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克旗境內熱水鎮,兩口井並存,一口井為溫泉,另一口井為冷泉,兩井相距6米。相傳清朝康熙皇帝當年曾禦駕前來洗浴,故名“康熙沐浴井”1690年,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取得烏蘭布統之戰的勝利後,曾到熱水沐浴,為薈祥寺題寫匾額,至今還留有“康熙浴井”遺址。
耗來河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貢格爾草原上,距內蒙古克什克騰境內的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達裏諾爾湖西6千米,發源於貢格爾草原上的多倫諾爾湖,河道極窄,連接多倫諾爾湖與達裏諾爾湖,水量較少。耗來河也是注入達裏諾爾湖的4條河流之一。
[閱讀鏈接]
900多年前,蒙古草原群雄四起,部落之間競相籠絡人才,壯大勢力,相互攻伐,分疆掠地。燕山以北,水草豐茂,沃野千裏,是兵家必爭之地。
當地遊牧民精於騎馬射箭,湧現出許多壯士。他們為人忠勇,凶猛彪悍,縱橫馳騁,威震中原。這些勇士多為成吉思汗所用,因為忠勇,被列為“克什克騰”,即親兵、近衛軍,跟隨成吉思汗,有的用為將領,南征北戰,攻城奪地;有的工於方略,出謀劃策,決勝千裏,為成吉思汗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