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以第四紀冰臼群和花崗岩石林地貌及地質構造為主要特色。園區內具有10種類型的地質地貌景觀,即冰川地貌、花崗岩地貌、火山地貌、泉類地貌、峽穀地貌、湖泊景觀、河流景觀、濕地景觀、典型礦床及采礦遺跡景觀和沙地景觀。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地處內蒙古高原、大興安嶺山脈、燕山山脈三大地貌結合部、中朝與西伯利亞板塊對接帶上,獨特的地理位置,複雜的構造運動造就了美麗神奇的克什克騰旗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跡。
自第四紀以來發育過多期古冰川,在青山上遺留下了近千個古冰臼,冰臼保存完整,形態典型,屬世界上罕見的大型古冰臼群,同時還有冰鬥、冰川“U”形穀、冰川條痕石、側磧、終磧堤等古冰川遺跡。
地質遺跡異常豐富多樣,風光旖旎,山異、石奇、水美、林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素有塞北金三角、北京後花園之美譽。
在大興安嶺支脈的北大山上,有奇特的花崗岩地貌景觀,花崗岩石林地貌群形態各異,似人似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花崗岩發育密集的水平節理和垂直節理。水平節理的發育一方麵使岩體內部的應力得到釋放,避免了斜交節理在重力作用下使岩石崩塌倒伏;另一方麵水平節理又大大減緩了冰劈作用。
疏密不同的垂直節理把岩體分割成抗風化能力不同的岩塊,最終演變成今天看到的花崗岩石林。
達裏諾爾火山群地貌是我國東北地區的九大火山之一,火山錐形態各異,被稱為“五大連池火山的微縮景觀”。
地質公園內還有溫泉、沙漠、草原、湖泊、河流,高山峽穀及大興安嶺和燕山山脈中花崗岩侵入體及礦產資源。同時地質公園內還可見到史前人類活動遺跡,保存有多處史前人類遺存。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好,保存的地質遺跡在國內外具有獨特、科研、稀有、典型、優美與多樣性等特點,是探索高原隆升和我國北部環境演化的自然博物館。
除了豐富珍貴的地質遺跡以外,地質公園內還有花的世界、綠的海洋的貢格爾草原,大興安嶺原始森林,世界上最窄的河耗來河等自然景觀。還有百岔川岩畫,金代長城金界壕,烏蘭布統古戰場等曆史文化景觀。這些自然景觀秀麗優美,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的地質科學內涵極其深奧,是研究我國東北部第四紀冰川作用的典型地區,是探索內蒙古高原隆升的地學百科全書,是了解我國北方近代環境演化及人類遷徙的自然博物館。
阿斯哈圖園區位於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北部,景區分布著世界罕見的花崗岩地貌阿斯哈圖石林。“阿斯哈圖”是蒙古語,意思是險峻的岩石。
石林千姿百態,崢嶸險峻,氣勢磅礴,如城、如人、如獸、如塔,其發育充分的水平節理猶如堆疊起來的“天書”,記載著石林的滄桑。
園區依據山脈走勢和石林分布的集聚程度,分為4個景區。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地貌有兩個主要的特點,其一是花崗岩的層狀性,出露的花崗岩呈非常好的似層狀,十分類似於沉積岩層;其二是花崗岩的分布特征,這類花崗岩石林主要分布在北大山的山脊上。
花崗岩石林的發育過程與該地區的地貌演化密切相關,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侵入——出露階段:阿斯哈圖花崗岩的侵入時代為晚侏羅世,距今約1.5億年。在經曆了大興安嶺的多次隆升和夷平之後,花崗岩出露於二級夷平麵上。
冰川作用——石林雛形階段:第四紀時期,北大山地區廣泛發育山穀冰川。冰川對花崗岩的刨蝕和拔蝕作用,對原有地貌進行了強烈的改造,形成了冰鬥、冰蝕窪地、刃鰭和角峰等冰川地貌。
冰川在流動過程中,由於自身巨大的重量而對花崗岩產生了平行於地麵的剪切力,從而導致了花崗岩中近於水平節理的發育。凡現今發育石林的位置,無一例外地都位於脊峰處,也正是冰川形成刃鰭或角峰的位置,這構成了花崗岩石林的雛形。
風化作用——石林成形階段:形成於峰脊處的花崗岩石林雛形,在物理風化、化學作用和寒凍風化作用下,各種裂隙沿十分發育的節理逐漸擴大,並在重力作用下逐漸分解、崩塌,形成棱角分明的單個石牆、石柱等。
強烈的風蝕作用使棱角分明的石林不斷圓滑,整體呈渾圓狀。由於迎風麵所受到的風蝕遠強於背風麵,所以石林大多具有一麵凹一麵凸的特點。
青山園區位於克什克騰地質公園東部,包括關東車景區和青山景區。形成於一億多年前的花崗岩在風蝕、重力等外力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關東車景區內形態各異的峰林地貌,如蒼鷹、似巨龍,惟妙惟肖,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