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美麗的“蝴蝶國”
地理位置
巴拿馬位於南美洲西北地峽部分,西接哥斯達黎加,東鄰哥倫比亞,南瀕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海岸線長2188千米,巴拿馬由於地處中美洲地峽最狹之處,自古即為美洲進出大西洋及太平洋的走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巴拿馬發展成為交通運輸中心及中南美洲的主要商業與金融中心。
概述
巴拿馬國家的麵積有7.5萬多平方千米。連接著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陸,巴拿馬運河從南至北溝通著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橋梁”之稱。海岸線長約2988千米。全境地勢起伏,溝穀縱橫,除南北沿海平原外,多為山地。河流多達400餘條,較大的有圖伊拉河、切波河及查格雷斯河。地近赤道,屬熱帶海洋性氣候。
首都巴拿馬城位於巴拿馬運河太平洋岸河口附近的半島上。它麵臨巴拿馬灣,背靠安康山穀,風景如畫。原為印第安人漁村,舊城始建於1519年,1903年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宣布獨立後,該城成為首都。
巴拿馬旅遊資源豐富,在國內全部外彙收入中,旅遊業收彙額僅次於巴拿馬運河和科隆自由區。巴拿馬國內交通以公路為主。它是海運大國,巴拿馬運河擔負著全世界5%的貿易貨運。巴拿馬大小港口有15個。克裏斯托瓦爾港是最大港口,巴爾沃亞港為第二大港。這兩大港占巴拿馬國際貿易運輸的75%。瓦爾蒙特港為漁港。巴拿馬也是拉美空運中心之一,最大的托庫門國際機場,每天可起降100多架飛機。
巴拿馬人把神鷹作為國鳥,它是各種鷹中體重最重的。巴拿馬的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汞、鋁土、錳等。巴拿馬森林資源豐富,而且樹種多,其中不乏桃花心木、西洋杉、柚木等。巴國亦盛產香蕉、甘蔗、咖啡等熱帶經濟作物。
景點攻略
巴拿馬老城遺址
巴拿馬老城遺址是建於太平洋的第一座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的貿易中心,也成為海盜劫掠來自於秘魯滿載金銀大帆船的目標。1671年1月28日這座城市被英國海盜享利·摩根搶劫一空並付之一炬。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被燒毀的城市遺跡。依稀可見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耶穌·孔帕尼亞·梅塞德大教堂、聖何塞大教堂、聖胡安大教堂、德迪奧斯醫院、皇宮、馬塔德羅和雷伊橋。博物館裏陳列著史前期和殖民時期的物品以及16世紀城市模型。
阿馬多爾長堤
阿馬多爾長堤以巴拿馬第一任總統的名字曼努埃爾·阿馬多爾命名。其中一個小島過去是輪船拋錨地。輪船滿載太平洋的寶貝,運往西班牙。長堤連接太平洋運河出口、納奧斯島、佩裏克島、庫雷布拉以及弗拉門克島。長堤周圍景色優美,是和人們散步、約會的好去處。
孔塔多拉島
孔塔多拉島,以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它現在聞名遐邇,是因為堅持為中美洲和平而奔走不息的孔塔多拉集團誕生在這個島上。
風土人情
巴拿馬人無論其文化程度如何,在社交活動中,都熱情好客。不管是誰,都可以到任何人家去做客。主人會對客人熱情款待,賓主毫無陌生之感,如同家人一般,主人並不要客人付任何報酬。
巴拿馬居民的主要食物是大米,其次是玉米、豆類、君子蘭和香蕉。人們還喜歡吃用玉米麵和肉做成的玉米麵餅、臘肉大米飯等。巴拿馬居民常喝的飲科是可樂和咖啡等。
在巴拿馬,城市居民在正式場合一般都西裝革履,風度翩翩。富人多數都有一件名叫“波列拉”的服裝。農村居民最典型的服裝是“下米西利亞”,這是用一種薄料做成的圓領長襯衫。農民喜歡頭戴草帽,腳穿草鞋。農村婦女常穿的服裝是印花布連衣裙。印第安人的服裝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巴拿馬的婚姻風俗基本上遵循著天主教的傳統,國家法律規定實行一夫一妻製。大部分印第安人的婚禮是按照天主教習俗進行和操辦的,但仍有一部分印第安人保留著本民族的傳統做法。
巴拿馬居民平時和節慶時都喜歡跳舞。“小鼓”舞是一種原始的民族舞蹈,一向為人們喜聞樂見,在各地狂歡節和大型慶祝活動中,這種舞蹈備受歡迎。此外,巴拿馬人還經常開展鬥雞、鬥牛和賽馬比賽。他們也喜歡現代體育運動,如足球、棒球、橄欖球、籃球、排球等。
巴哈馬——人間的伊甸園
地理位置
巴哈馬位於拉丁美洲,加勒比海東岸,西印度群島最北部,其與美國本土的最近點僅80千米。巴哈馬是一個島國,由700多個低平的石灰岩小島和數以千計的珊瑚礁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