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足球,就不得不提到阿根廷和巴西,說到阿根廷和巴西,那就不得不說說南美洲了。秘魯的馬丘比丘古城、有“世界橋梁”之稱的巴拿馬運河、黃金之國哥倫比亞,還有“迷人島”波多黎各……陽光、沙灘、綠蔭,這裏也是度假者的天堂。
秘魯——璀璨文明和秀麗景致
地理位置
秘魯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北鄰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東與巴西和玻利維亞接壤,南接智利,西瀕太平洋。
概述
在殖民主義者入侵前,秘魯是印加帝國所在地,意為“太陽的子孫”。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從巴拿馬地峽來到這裏,稱此地為“秘魯”。其含義有三個:一說為“玉米之倉”之意,二說為“河”之意,三說為一個酋長之名。
秘魯高原湖泊猶如鑲嵌在海拔4000多米高山上的珍珠,遠處山頂白雪皚皚,眼前路旁綠草茵茵,令乘客感受到秘魯中部高原獨特的風情。
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東岸,領土總麵積為128.5萬平方千米。10世紀前後,秘魯高原的庫斯科穀地是舉世聞名的印加帝國所在地。庫斯科城和馬楚皮克楚為著名的印加文化旅遊地。秘魯是個多山的國家,與玻利維亞交界處有的的喀喀湖,湖麵海拔381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秘魯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礦業國家,經濟上在拉美國家中處於中等水平。銀和銅金屬儲量居世界前列。沿海水產豐富,盛產秘魯沙丁魚。
秘魯是印加文明的發祥地,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旅遊景點有:利馬大廣場、托雷塔格萊宮、黃金博物館、庫斯科城、馬丘比丘遺址等。
從世界上最令人期待的熱帶雪山,到擁有璀璨文明和秀麗景致的印加古道,秘魯無疑是不可不去的地方,它隨時準備為旅行者打開充滿驚奇的門窗。
景點攻略
納斯卡線條圖
這一種巨形的、鏤刻在納斯卡山穀的潘帕·因哈尼奧荒漠中的一些奇怪的超大圖形。有直線形、幾何圖形,還有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圖形。在地麵上,它們似乎像是暗紅色的砂礫上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徑。隻有從高空往下觀望時,這些線條才能呈現各種獸類的巨大圖形。例如:一隻50米長的大蜘蛛;一隻巨大的禿鷹,其翼展竟達120米;一條蜥蜴有180米那麼長;而一隻猴子則有100米高。
這些迷宮般的圖案占地500平方千米,它們是靠移開堅硬的表層石塊,讓下層黃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麵而創造出來的。自1926年人們發現了這些圖案後,眾說紛紜,然而對這些圖案想表示的意圖,至今無人知曉。艾爾弗雷德·克魯伯和米吉亞·艾克斯比,這兩個最早注意到這些圖案的人以為,這些是灌溉用的水渠。後來,艾克斯比認為這些小徑與印加帝國的“神聖之路”相似,那些圓錐形石堆是“聚焦”(即這些線條的聚合相交點),也可能是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被稱為印加帝國的“失落之城”,距當時的都城庫斯科120千米,坐落在安第斯山脈最難通行的老年峰與青年峰之間陡峭而狹窄的山脊上,海拔2400米。在印加語中,馬丘比丘代表“古老的山巔”。
雖然馬丘比丘在考古學上首屈一指,名堂響亮,可是對於它的曆史人類卻隻是略知皮毛罷了。由於印加文化裏沒有文字,曆史全憑口述流傳,根本沒有任何記載。有人猜測,當時印加人不願讓城堡被西班牙人占領,個個守口如瓶不提以致失傳。況且城堡建於陡峭狹窄的山脊,又被四周的崇山峻嶺包圍遮蓋住,因此也沒被西班牙人發現。大部分挖掘出來的遺體都是女性,所以有人猜測,馬丘比丘特地用來贍養婦女以供男人所需。但從建築的結構來看,它並不適宜居住,隻是作為舉行慶典儀式之用罷了。由於其聖潔、神秘、虔誠的氛圍,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十大懷古聖地名單。
風土人情
在秘魯,人們為了彰顯精神的崇高與不畏艱難的勇氣,傳統的剪刀舞舞者會在大賽上表演諸如吃玻璃、光腳走火堆及身體穿金屬線等高難度技藝。
時而飛奔,時而貼地,還要拿著鐵製剪刀敲出美妙的節奏。雖然穿著笨重的印加傳統舞衣,矯健的舞者還是行動自如。高難度的動作,令台下觀眾歎為觀止。
南美西部秘魯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崇拜祭祀太陽神,人人偏愛向日葵,把它視為民族魂,紫色備受讚賞,民間忌用“死亡”詞詛咒,忌數字13並不提周五這個日期。
秘魯人參加各類活動時間觀念較差,特別是晚間的活動時常會遲到半個小時或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