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美盟軍對德、奧進行大規模轟炸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遭到嚴重破壞,隻剩下幾處斷壁殘垣。戰後,歌劇院的重建工作曆時8年,耗費1億美元。1955年11月5日重新開幕,演出了貝多芬的歌劇《費得裏奧》。
整個劇院的麵積有9000平方米,觀眾席共有六層,樓上樓下共有1642個座椅,背後還有567個站位,三層還有100多個包廂。劇場正中是舞台,總麵積為1508平方米,包括三部分:前台、側台和後台。舞台總高度為53米,深度為50米。舞台能自動回旋、升降、橫裏開闔。樂池也很寬大,可容納110人的樂隊。歌劇院擁有2個芭蕾舞練習廳和3個劇團練習廳、1個364平方米的彩排舞台、10個獨唱演員練習室、1個大型風琴室,還有幾十個演員化妝室。歌劇院還配有一個電視電台轉播室,劇場內各個位置都可被收進熒光屏中。
史蒂芬大教堂
史蒂芬大教堂是維也納市的標誌,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大教堂內有1467~1513年間由尼可拉斯·格哈德·凡·萊登設計建造的國王弗裏德裏希的紅色大理石墓碑。教堂內北側廳是安頓·皮爾格拉姆設計的布道壇和管風琴腳。每一個走進教堂的人,都會為其建築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兩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太陽初升,從聖壇背後唯一的兩塊免遭摧殘的玻璃窗畫射進了一縷縷五彩繽紛的光線,為巴洛克式的聖壇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氛。
風土人情
維也納是世界旅遊勝地,每年1月初到6月中旬還會舉行特賣季,遊客在此可過把購物癮。維也納城內購物之地甚多,以瑪麗亞希爾費大街最為繁華,從服飾、珠寶、各類精品到音響、音像製品,瑪麗亞希爾費大街應有盡有。
維也納的美食源於各民族飲食的融合,在吸收了各種烹調方法後,形成了維也納炸式牛排、精煮牛肉、烤排骨和烤豬肘子等當地菜色。這些大菜之外,維也納的各種甜點也極為誘人,空心蛋糕、皇帝蛋餅和著名的巧克力蛋糕薩赫蛋糕等香味十足的甜點在維也納的各家餐廳和隨處可見的咖啡館中都可以吃到。
說到甜點就不能少了咖啡,維也納的咖啡館風格多樣,都提供香濃的多種口味的咖啡。咖啡之外,數百種奧地利啤酒更豐富了維也納的飲品選擇。此外,奧地利的果酒也是上佳的飲品,像著名的白葡萄酒和杏子燒酒等。
愛琴海——純淨的人間天堂
地理位置
愛琴海是地中海東部的一個大海灣,是地中海的“胳膊”,位於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
概述
愛琴海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就是白與藍,純然的白和極致的藍構成了這裏度假的主色調,放心地把自己丟進這兩色的海洋裏,其他的色彩都統統扔掉,一切變得從未有過的簡單。這就對了,難得的假期本就不需要太複雜。
一直在感歎,上帝到底潑灑了多少藍色顏料,才徹徹底底地描繪出愛琴海的藍。那裏的世界藍得自在,藍得放縱,藍得連愛琴海自己都覺得太藍,於是把一絲空間留給了白。依山傍海點綴的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的白色屋舍,與海天構成藍色和白色的簡單符號,在每一處都凝固成美麗的樂章,撥動人們柔軟的心弦。傳說中愛琴海就是神靈的故鄉,從希臘神話開始,這裏的空氣中就彌漫了浪漫的味道,如今遺落凡間,成為撫慰人們心靈、滋生浪漫的溫床。
景點攻略
伊茲拉島
伊茲拉島在雷埃夫斯南70千米處,屬地中海氣候,主要城鎮伊茲拉在北部海岸,是藝術家和作家的聚集地。優美的景色給小島增添了很多藝術靈感,故這裏有“藝術家之島”的美稱。在全球賣出上億張唱片的科恩,就是在這個小島上創作了很多動人的歌曲。
波羅斯島
風光秀美的島上山城,山城上點綴著檸檬樹和橄欖樹的青翠,蔥蘢中掩蓋著清晰明亮的白色屋簷。島上的建築以白色為主,式樣古拙,在白牆的氛圍中不時透出爛漫的花叢,雲濤海浪中,一條石板鋪就的甬道蜿蜒而上,漸行漸遠,延展到了曆史記憶的深處。
米克諾斯島
米克諾斯島是愛琴海群島的代名詞,窄巷、小白屋、或紅或綠或藍的門窗、小白教堂,海濱廣場旁白色圓頂教堂不遠的幾座風車磨坊,更使它成為各島中的佼佼者。島上居民很少,每年大約半年的非旅遊時間,使得島上相當安靜。四月以後,旅遊季節開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就像候鳥一樣絡繹不絕地“飛”來島上,享受地中海的陽光和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