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戰事之後(2 / 2)

丞相諸葛亮也讚同讓趙興擔任荊州牧,對於劉禪來說,他除了承認這個既成的事實也沒有別的選項了。

“好,朕現將交州四郡,荊南四郡和南郡合為荊州,封征東大將軍為荊州牧,領荊州軍事。郭淮,馬忠,張嶷,薑維四將協助趙興進行防守,其餘荊州將領皆召回長安。”劉禪口授的同時,身邊的文官已經擬好了劉禪的詔令。

“既然趙將軍要在荊州長住了了,就讓曹夫人去荊州陪他吧。趙將軍長子剛出生不久,關姐姐身體也還需調養,暫且讓她們留在長安。”

隨後的這句話,倒是讓群臣感到些意外。要說趙興這一走就是大半年,關銀屏在這期間已經生出了趙興的第一個兒子。正如劉禪所說,孩子剛生下來一個月,關銀屏不適合奔波,劉禪和關銀屏也是義姐弟的關係,關心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讓關銀屏和趙興剛出生的大兒子留在長安,這事本不該在朝堂上說。現在劉禪是在傳達聖旨的時候接了這段話,文官理所當然的把這段話也抄進了聖旨,那這個意義就和在家宴上說這句話的意義不同了。恐怕沒有劉禪的允許,關銀屏不能擅自出城,哪怕她之後養好了身子,決定權也還在劉禪手上。

人質——對於百官來說,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趙興年紀輕輕,雖然沒有什麼經驗,但無論武藝還是智略都顯得極為老成,為將七年,不但成為了季漢首屈一指的將軍,練就了一支絕不會為季漢丟臉的鐵血之師,更讓自己的名望傳到了季漢的每個角落,甚至是敵國的每個角落。

功高蓋主,這是君主最為忌憚的事情,如今的荊州還包括原本的交州四郡,這九郡之地位於前線,不得不交給一個將領統一管理,但相對的,這份權力也十分巨大。劉禪如今在朝堂上提到了趙興的家眷,無論他是有意而為之,還是腦袋犯渾就是想在朝堂上提一下,百官都會考慮到這件事情。

要知道,曆史上有一個和趙興十分相似的天才,他為大漢打下了大半個天下,年少有為,然而死的時候年僅三十五歲,那就是兵仙韓信。如今大漢的國號還沒改,紅底黑字的漢家大旗還立於長安城頭,誰能保證趙興不會是第二個韓信?而諸葛亮聽到這句話,也明白了什麼,他立刻想到劉備死前留下的那句話。

“記住,元隆不是韓信,你不是蕭何,我也不是高帝。”

劉備生前就料到趙興會為季漢的未來帶來巨大的影響,然而他並不希望趙興會像韓信,英布,彭越那些漢初名將那樣落得個悲慘的下場。那麼自己是不是該跟劉禪說幾句?想了想,諸葛亮覺得還是算了,畢竟劉禪不是劉備,為人臣子,不該擅自去揣測皇帝的想法。

當天,由諸葛亮親自處理趙興的相關事宜,曹綾以及想要去跟趙興長長見識的小諸葛果被專人護送去荊州。關銀屏當然因為不能一起去而不滿,但在諸葛亮的勸說下還是平息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