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不管怎樣,我都會陪著你一路走下去。(2 / 3)

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抗戰紀念館設計抄襲一案,主要的當事人除了林秋漪本人,還有就是那位“被抄襲者”——日本建築設計師,月島川菱。

陸城遇在美國讀書時,花費好大一番功夫,從月島川菱這個人身上下手。但是很快他就發現,當初記者曝光的月島川菱的個人信息十分有限。能夠查到的,僅僅隻是皮毛,譬如她是日本國籍,她曾就讀於美國弗吉尼亞大學。

林秋漪出事之後,月島川菱這個名字也隨著時間被榮城的人們淡忘,沒有人想到要去追求更深一步的真相。所有人沉浸在林秋漪抄襲日本設計師的恥辱之中,憤怒地討伐她,加之媒體造勢,引領話題,所有矛頭直指林秋漪。

仿佛背後有一隻手,不惜一切代價,硬生生要將林秋漪扳倒。

而陸城遇想要找到月島川菱,當麵對質。他試圖聯係過弗吉尼亞大學的校方,但石沉大海,對方沒有給出他任何回應。

陸城遇甚至親自跑去夏洛茨維爾當地,在月島川菱曾經就讀的建築學院裏企圖尋找到一絲有價值的線索,但是他沒能有任何的發現。陸城遇甚至開始懷疑,是否真的存在月島川菱這個人。

他因為自己的學業和工作原因,隻在夏洛茨維爾逗留了一周,毫無所得之後,又匆忙地返回學校上課。在離開之前,他曾寫下一封信,留在了弗吉尼亞大學的圖書館裏。

而時隔三年之後,那封信竟然有了回複,輾轉至今,終於寄到了陸城遇現在所居住的公寓。

寄信的人,自稱是月島川菱的博士生導師。他提供的許多信息表明,他曾經所帶的學生月島川菱,就是陸城遇要找的那個人,基本特征都相符合。

而唯一的一點出入,是最大的不吻合之處:

陸城遇所要找的月島川菱,是一個建築設計師。而這位美國導師昔日的學生月島川菱,在校時就讀的專業是宗教學,與建築設計完全搭不上邊。

信件最後附有一個地址。

導師說,時間過去已久,無法再幫陸城遇聯係上月島川菱。但在曾經的畢業生留言簿上找到一個月島川菱在日本鐮倉的舊地址,但至於現在月島川菱是否仍居住在哪裏,已無從得知。

盡管如此,陸城遇還是願意按照地址找去日本。

“帶上我吧,這種時候,打死我也不能讓你一個人出發。”葉悄眨著眼睛,朝陸城遇狡黠地笑,“不要太感動哦,我就當自己是去度假。”

日本鐮倉之行,比葉悄想象中的要順利。

她和陸城遇在出發之前做了諸多設想,四處碰壁,或者根本找不到月島川菱。但是經過多次打聽之後,他們成功地找到了那個地址。

遠遠看見那個帶著陳舊色彩和曆史感的木屋,位於一個小山坡上,門前掛著一個樸素的招牌。

熱情的民宿老板娘帶他們走到山坡下,指著那塊招牌,用生澀的有點撇腳的英語跟陸城遇說:“……就是那裏,月島跟她丈夫……住在那裏,一起……開了……一家理發店。”

路邊的灌木叢裏突然鑽出來一隻雪白的貓,悠閑地踱步,圍著葉悄轉了兩圈之後又慢悠悠地走了。葉悄看著那座低矮的木屋,忽然覺得豁然開朗,或許麵前的路也不見得會那麼難走。

令葉悄比較驚訝的是,曾留學於美國,又從全球著名的弗吉尼亞大學順利畢業,按照她導師的說法,她在校時成績優秀,前途光明,未想到如今的她在鐮倉和丈夫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理發店。

月島川菱的丈夫是個畫家,兩人青梅竹馬,如今過著隱居般的生活。當陸城遇把在榮城發生的整件事對月島川菱提起時,她全然不知,一臉茫然。

“這不是我!”月島川菱震驚地看著陸城遇提供給她的榮城老報紙,後者在旁邊耐心把中文內容口頭翻譯成英文,解釋給她聽。

報紙上麵鋪天蓋地,全是關於林秋漪抄襲月島川菱作品的介紹,月島川菱再次驚呼:“這些設計圖紙不可能是我畫的!”

“雖然新聞中的這個人跟我的基本信息一樣,顯示就是我,但是我對建築設計領域一竅不通,我弄不明白著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月島川菱說。

陸城遇簡單地歸納說:“有人借用你的身份,偽裝成弗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的高材生,誣陷一位名叫林秋漪的中國建築設計師,導致她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