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樹林沉浮(2 / 2)

湛江紅樹林保護區並非一個具體的地點,而是包含了雷州半島所有的紅樹林資源。這裏的紅樹林總麵積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徐聞縣位於雷州半島最南端,在“大漢三墩”景區的灘塗上,大片大片的紅樹林環繞著海岸,退潮時的海灘,更像是一望無際的濕地,幾十隻漁船停泊在樹叢中,漁民們或休息或織網。

這樣的場景,恰似陳那佑童年記憶中的紅樹林避風港。

陳那佑在做的事,就是希望能在特呈島上找回童年的記憶,並重新發現特呈島的生態價值,讓它成為湛江首屈一指的生態度假區。

“1957年,趙丹、王丹鳳主演的電影《海魂》就是在我們島上拍攝的。”陳那佑一邊講特呈島的故事,一邊帶記者坐電瓶車在島上參觀。

小島深處,小橋流水人家,一會兒是質樸的鄉村生活,一會兒又是度假村的優雅景致。一位同行的記者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發了微信,朋友圈裏立刻有回複:“你去巴厘島了呀,多給我們拍點美圖喲。”

向旅遊轉型是湛江灣生態恢複的一個方向。據湛江市政府人員介紹,“前些年隨著經濟活動的增多、養魚場不斷擴大,湛江灣的水都發灰色了。現在我們的城市口號是‘湛藍的海,湛藍的天’,所以對海灣裏的人工魚排進行了清理,一是鼓勵去遠海深海,再就是向岸上旅遊業轉型。為此政府投入了3億元開展海灣清障。我們湛江財政很緊張,這3億確實花了本錢。”

特呈島距湛江市區僅7分鍾船程,具有天然的旅遊優勢。在島上負責旅遊開發的吳美福說,島上很多漁民買了電瓶車,生意好時一天就能賺一千塊,“剛才你們拍的‘巴厘島’,周末和旺季,客房必須提前訂。”

紅樹林自然是特呈島的旅遊賣點。在“白骨壤”紅樹林前,一批批遊客在興奮地拍照留念。在他們的鏡頭裏,幾百歲的古樹,不僅是一株株植物,更像是一尊尊文物。

中國的文物,總是失去之後才知珍貴。紅樹林也是如此。以前,那一片片樹林很不起眼地護佑著海岸,可今天,曆經了各類環境教訓,人們才意識到自然生態的價值。

湛江所處的雷州半島熱帶雨林有著同樣的命運。湛江市市長王中丙說:“雷州半島以前生態覆蓋很好,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有華南虎出沒。後來搞‘以糧為綱’,大建農場,生態被破壞,半島氣候變得幹旱起來。現在,我們已啟動實施一項大工程,就是建設萬畝生態雨林恢複林工程,在湛江每個縣市建設萬畝或者十萬畝生態公益林,恢複提升雷州半島生態係統。這樣,雷州半島就不僅擁有綠色生態,還將解決生態防護林問題,並解決幹旱和飲水難問題。”

對陳那佑來說,生態的恢複卻有著另一種意義。

他的孩子現在廣州工作,“我們總不能讓家鄉都成了386199部隊吧”。“386199部隊”是說男青年出去打工,村裏隻剩下了婦女、兒童、老人,“等旅遊業發展起來,年輕人在自家門口工作就可以了。生態好了,紅樹林回來了,孩子也回來了,多好!”

相傳,南部海洋中曾有一種龜精,興風作浪讓漁民不得安寧。後來,天後娘娘治服了它,然後拔下幾根青絲,玉指一彈,海灘上就生起一望無際的紅樹林,從此,紅樹林成了海洋的守護神,海邊就不怕風浪了。

又有傳說:幾百年前,有人常在海裏看到袒胸露乳的女人,另一半身體卻是魚身,相傳這就是海中的“美人魚”,她就住在海灘邊的紅樹林裏。但隨著紅樹林的減少,“美人魚”沒了家,現代人也就見不到“美人魚”了。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揭示的卻是民間質樸的生態認知。今天,這一生態認知的價值,不止適於紅樹林,適於特呈島,適於湛江,也適於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