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館小乾坤大 壺中日月長(2 / 2)

博物館共收藏有曆代紫砂器1000多件,其中1949年之前的近700件。年代最早的紫砂器為明代早期製作,涵蓋明、清、民國各個曆史時期。單就老紫砂器的收藏和展覽來講,在國內外同類博物館中名列前茅。

展品中除紫砂壺外,還有幾十種其他品類的紫砂器:茶杯、茶盤、茶葉罐等茶具;筆筒、筆洗、水盂、水滴、調色盤、印泥盒、硯台等文房用具;瓶、尊、鼎、插屏等雅賞擺件;碗、盤、盆、碟、缸、壇等日常生活用具;鳥食罐、煙缸、藥罐、香爐、溫參壺、溫酒壺、簽筒、帽筒、花盆等雜件。種類之豐富,幾乎囊括了所有的紫砂器件。

在當前贗品、偽品大行其道的態勢下,一些民間博物館也難幸免,展出的藏品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華夏紫砂博物館拒絕贗品、遠離偽品,不讓一件有爭議的藏品出現在展台上。藏品中不僅有邵大亨、楊彭年、俞國良、程壽珍、裴石民、王寅春、顧景舟等一批曆代紫砂名家的代表作,還有數件難得一見的紫砂孤品:如明代紫砂名家周季山的圓僧帽壺,清代彭城老守款石瓢壺、清代範鼎甫製大梅樁等等。2006年2月12日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上,代表“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在現場展出的三把紫砂壺:乾隆綠釉漢方壺、清代百果壺、民國緞泥提梁壺,都是華夏紫砂博物館的藏品,足以表明華夏紫砂博物館收藏及展示水平。

聯合辦展 著書立說

一個成功的博物館,不僅僅局限於收藏和展覽,更應致力於研究和出版,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藏品編著成書或圖錄,讓無法來博物館參觀的人閱讀和觀賞。由於民間博物館的展覽場館小,地理位置往往在城市的邊緣,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藏品,應當走出去與大的博物館聯合舉辦展覽,借助公辦博物館的優勢,發揮專題博物館的長項。

2010年,李長平在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館的支持下,策劃、組織了浙江民間紫砂收藏精品大展。他為此東奔西走,不辭勞苦,從民間26位藏家手中挑選到300件古代紫砂器,經過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浙江省博物館四方麵專家的嚴格複檢,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了大型展覽“紫砂印象”,這是民間紫砂藏品首次在國家級博物館舉辦的大型展覽,意義非凡。為了讓本次展覽具有曆史紀念意義,李長平再次個人出資10餘萬元,編著出版同名圖錄《紫砂印象》,並將部分圖錄贈送給浙江省博物館、所有參展藏家和參加開幕式的嘉賓。此次紫砂大展在全國乃至海內外紫砂收藏界引起極大反響,好評如潮。

2011年4月,李長平和他的華夏紫砂博物館應邀到西安參加“第二屆全國民辦博物館藏品博覽會”,獲得“最佳參展單位”榮譽稱號。在8月10日開幕的“2011年浙江民間典藏大展”上,李長平收藏的17件古代紫砂珍品公開展出。

2006年4月,李長平從自己收藏的老紫砂器中選出280多件,編輯出版了《明清紫砂珍賞》一書,該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被許多紫砂愛好者稱作工具書,此書當年還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圖書。

離開杭州華夏紫砂博物館,我心中感到萬分欣慰:民間博物館不在規模大小,隻要藏品豐富,堅持真品第一,辦出自己的特色,就會像西子湖畔一樣,四麵八方的遊客都會前來觀賞。

(責編: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