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春天,梁大均到蘭州,去隴南搞兵運工作。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活動在甘、寧一帶。
1933年,梁大均和陝西特委負責人吳鴻賓又回到寧夏。回寧後吳以省政府秘書為掩護,梁大均回到葉升堡,在學校進行工作,繼而向農村深入,發展革命力量,打好建黨基礎。因為當地人都知道他是半公開的共產黨,所以他和群眾關係好,把一批進步分子團結在周圍,與李光成、張琪等人在中學一起鬧學潮,搞暴動。李光成是望洪小學校長,這樣,梁大均便在望洪小學當了教員。
1935年,梁大均在銀川市學堂巷小學(學堂巷小學校長包壽昌,葉升堡人)任教時,指導學生辦牆報,借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抗擊意大利為題,出了個刊物《比比看》,內容是講一個正義弱國敢於抗擊非正義的強國,進一步提出我們中國這麼大的國家,為什麼不敢抗擊日本侵略者?對學生鼓舞教育很大。除了做學生工作之外,還向學校的一些青年教師灌輸愛國思想,宣傳抗日。同時,也注意和校外取得聯係,工作甚至做到了國民黨內部。馬鴻逵的屯墾辦事處主任邵惠群(浙江奉化人,共產黨員)和梁大均接觸上後,組織了一個“新文字學會”,作為黨在銀川市團結教育知識分子的一種途徑。以後又認識了高級法院的範推事(法官),此人思想進步,傾向中國共產黨,對梁大均也很有幫助。
1936年,王幼平(化名山東老李)在學堂巷小學找到了梁大均,說紅軍準備打寧夏,叫他搜集情況,組織力量,迎接解放。馬鴻逵害怕紅軍,也害怕知識分子,把學校校長、教師集中起來,在銀川市辦了個“暑期訓練團”,梁大均也參加了進去,在教師中團結更多人,發展革命力量。一次,教育廳廳長童躍華接見一批教師,梁大均也參加,對梁大均發表的議論,童躍華很賞識。1936年,由於童躍華的提名,梁大均又當上了李俊小學校長。沒過多久,有人用匿名信報告他是共產黨,說他組織力量,配合紅軍進攻寧夏。馬鴻逵便下令抓他,當他被抓到銀川後,他設法逃到“尕老頭”馬騰蛟的保安司令部。馬騰蛟1938年出兵綏西,參加抗日,對中國共產黨有一定認識,是一位仗義愛國的老軍官。
1937年冬,李仰南任寧夏工委(地下省委)書記。在銀川實驗小學,梁大均向李仰南介紹了寧夏地區的情況,把宋澄小學工作的馬雲澤、易寶珊介紹給李仰南,並表示自己想到陝北去。李仰南同意後,便由何廣寬帶梁大均到定邊,經三邊特委白如冰同誌審查後,介紹去抗大學習。
1938年,梁大均在抗大改名達君,後來才改名大均。在抗大學習了兩三個月,就去瓦窯堡,對付國民黨縣政府的活動。這年八月的一天,中央聯絡部長王若飛找梁大均談話說:傅作義的部隊在綏西是傾向抗日的,現在傅作義派他的政治部主任於純哉到延安來要一批抗日大學生,你帶十餘人以公開的共產黨員身份,到傅部做抗日統戰工作。傅作義當時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梁大均開始在遊擊軍軍部任民運部長,還沒上任,傅作義找梁說,馬鴻逵有電報來,說你是共產黨。後來,經過商談,改派梁大均往大青山部隊當傅的特派員。在大青山我黨特委白如冰、遊擊隊司令姚喆的指導下,梁大均集中精力,做好十四團團長王德寶的工作,策動王團長解放了旗下營,並破壞了平綏鐵路,阻止日軍西進。
1939年冬,梁大均又回到延安,任陝北公學學生會經濟部部長和陝北公學經濟建設科科長。以後,又籌辦民族學院,當了一年總務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