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研究綜述(3 / 3)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同時學者們還對如何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進行了討論。辛鳴從四個方麵論述如何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社會心態建設的功夫在心態之外、要明確什麼是健康的社會心態、最終落實到“心”上麵去、社會心態的培育是慢功夫;王俊秀認為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關鍵是形成共享的人人遵守的社會價值觀;蘇海南從五個方麵論述如何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深化收入分配製改革、合理調整社會分配關係,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係和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加快構建公平公正的經濟社會管理體製,加強反腐倡廉和黨風建設,繼續大力加強正麵輿論引導。

三 、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研究中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一)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研究中的不足

1、研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不夠。目前對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表現形式、必要性和緊迫性及對策的研究,在某些領域仍然有一些理論空白點,需要進一步拓展和深入。對於社會心態概念的研究目前沒有達成共識,多數都隻是對不良社會心態的表現和危害研究,而對良好的社會心態描述相對較少。對於培育良好社會心態路徑的研究大多隻是從理論層麵上談,在實踐層麵上的研究有待加強。在整理的研究成果中,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待於進一步深化和提什。

2、研究成果缺乏集成。到目前為止,我國關於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研究成果,主要散見於部分學術期刊,與其相關的著作很少。這表明該研究還不夠係統,沒有關於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著作,欠缺集成型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和視角比較單一。由於大部分學者都是僅僅從某一個方麵來研究如何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導致了對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研究比較單一,缺乏整體性和係統性。比如,社會心態是一個橫跨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個領域概念,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從心理學角度展開,多學科背景下的研究則非常有限。

(二)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研究展望

1、在研究內容上,對培育良好社會心態進行拓展和深入。一是對社會心態的概念進行深入研究,並達成共識;二是對良好社會心態的表現和優勢要大力進行研究和探討;三是加強實證性研究,為培育良好社會心態提供切實可行的路勁,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應用策略。

2、在“百花齊放”基礎上歸納和總結。鼓勵和提倡各界學者對於培育兩良好社會心態進行研究,形成“百花齊放”局麵,並在次基礎上鼓勵學者吸取精華並做進一步實證研究,形成關於這個領域研究的專著。

3、加強係統性研究,多學科交融。無論是科學知識還是實踐研究,隻有構成了嚴密的邏輯係統,形成係統的理論,才能認清事物的特點和規律。對於培育良好社會心態的研究要更多的采用多學科視角進行比較研究,才能從多個方麵提出切實可行的培養路徑。(作者單位:西華師範大學)

參考文獻

[1] 王俊秀,楊宜音主編.2011年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 楊宜音.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心態及其變遷[EB/OL].

[3] 孫偉平.論影響社會心態的諸因素[J].吉首大學學報,2013(1)

[4] 楊宜音.個體與宏觀社會的心理關係:社會心態概念的界定[J].社會學研究,2006(4):117-131

[5] 程家明.關於社會心態的研究及其意義[J].教學與研究,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