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土地規模小,經濟效益不高
農場主對土地重視不足,土地的規模太小會增加家庭農場的經營成本,降低農場主對機械化的投入,難以實現規模化經營,這樣既會打擊農場主的種地積極性也會造成土地的浪費,經濟效益不高,形成一種不良循環。
(4)銷售渠道不健全
農場主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農產品的銷售也是農場主比較關心的問題。在豐收的年份,農民往往不見得高興,穀賤傷農的事情時有發生,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也是重中之重,農產品網絡銷售體係的健全將大大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維護廣大農場主的利益。
三、“互聯網+”背景下河南省發展家庭農場的途徑分析
隨著近三年移動互聯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數據顯示中國有將近6.5億網民,是全世界網民最多的國家,其中有5.6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這也就意味著有5.6億人通過手機與周邊的傳統行業保持實時連接,創造了大量的商機。互聯網不是對傳統產業的替代和顛覆,而是傳統助力器,互聯網本身是一種技術工具、是一種傳輸管道,而“互聯網+”則是一種能力,產生這種能力的能源是因為“+”而激活的“信息能源”。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通過互聯網信息平台,將為河南省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下麵主要從以下三個層麵進行分析:
(1)與農業科研院所建立線上合作關係,實現對農業生產的遠程指導。先解決農場主種什麼的問題,也可以讓專家蒞臨指導,對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進行調研,找出適合在當地種植的農產品,大力發展,形成當地的特色,發揮品牌效應;這樣也有利於新的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將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降低農業種植的風險。
(2)通過互聯網,搜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信息,對其進行歸類分析,指導農業生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使人們對飲食質量的要求自然也相應提高,結合當地實際再加上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信息,農場主可以合理安排生產,不至於出現生產過剩,農戶賣糧難的問題,這樣才真正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實現土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3)發展訂單式農業與農產品的專業配送。家庭農場可以與農產品加工企業簽訂合同,建立合作關係,發展訂單式農業,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降低加以成本,實現雙贏;同時也可以針對單個消費者銷售農產品,主要是附加值較高的特色農產品,比如焦作的山藥、新鄭的小棗,簡單包裝就可以直接對單個消費者進行銷售。這些會直接增加農戶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戶收入。
四、總結
河南省家庭農場的發展還存在一些融資困難以及土地流轉方麵的問題,這些都是要依靠國家相關政策的製定與扶持來解決的。本文結合國家提倡的“互聯網+”戰略,就河南省家庭農場發展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途徑,希望可以給河南省家庭農場的發展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建議。(作者單位:河南師範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柏振忠.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建設與完善的路徑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12,(10)
[2] 齊莉.物聯網農業智能測控係統的特點、優勢及其在溫室大棚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技,2011,(30)
[3] 郭梅枝,“三化”協調發展視角下河南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路徑選擇[J].農業經濟,2013(3):47。
[4] 嶽正華, 楊建利. 我國發展家庭農場的現狀和問題及政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4):420-424.
[5] 孟俊傑,田建民.河南省家庭農場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扶持對策[J].農業經濟, 201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