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課程對教師表達能力的要求(2 / 2)

(一)微課程對教學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教師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教學、教育的成敗。而且教師口語表達能力對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思想覺悟的提高也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我國的《學記》中就曾提出“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藏,罕比而喻”。就是要求語言簡練而清楚,精細又要體貼。所以教師教學語言除需遵循一般的語言要求外,還要具有教育工作者的特點。不僅僅隻是傳遞了知識,還應該具有思想的啟發意義。

微課程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來溝通教師與學生。而教學視頻僅僅隻是一個媒介作用,學生與教師的溝通,還需要通過視頻的內容呈現與內容的講解。雖說微課程的製作方法多樣,但都要求教師不出現在視頻中。所以也就是說微課程的錄製對教師的口語表達提出了比傳統的課程更高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首先,必須達到教學口語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即規範和準確。教師在視頻講解在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使用普通話或相關教學用語,保證所有的學生能輕鬆地聽清教師的講述。

其次,微課程中教師的講解必須科學、流暢。教師所教的各門學科,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是科學知識,而學生所接受的也應是準確無誤的科學知識,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保證師生交流媒介——語言表達的科學性。科學的語言應當是周到嚴密、含義明確、措辭精當、不生歧義的準確語言,隻有這種科學的語言才能給學生以清晰的正確認識。

然後,教師的語言還要有情感,具有穿透力。有情感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激起道德情感的共鳴。教師的語言情感能流露的坦率明朗,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且微課程的時間本來就短,如果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內容講解清楚明了,應該直接深入主題。說話抓住關鍵點和要害處。

最後,教師的語言還要和諧、幽默。教師根據講授內容的特點和表達上的感情需要,使自己的語言頻率和節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揚起伏,錯落有致,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間隙。而且除了具備有情、有趣、有形的特點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幽默感,使教師的講解活潑不呆板。

(二)微課程對教學文本表達能力的要求

教學文本表達主要指教師通過寫板書或呈現多媒體課件來傳遞教學信息。板書和多媒體課件是當今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板書或課件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微課程的拍攝製作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種,使用可攝像的智能手機對紙筆結合演算、書寫的教學過程進行錄製。第二種,對PPT演示進行屏幕錄製,輔以錄音和字幕。第三種,通過手寫板或交互白板,用演示軟件對教學過程進行講解演示,並使用屏幕錄像軟件錄製。第四種,對教學過程錄像,利用黑板展開教學過程。這四種微課的製作都離不來教師文本的表達,不管是在紙上演算,還是用PPT演示,或者是手寫板、交互白板、黑板都是教師教學文本的一種表達。

但是微課程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教師是通過媒體的形式與學生進行溝通。相較於在傳統課堂上教師的文本表達上,不管是板書設計還是PPT的展示都要求更加嚴格。首先是板書上,書寫要整齊簡潔,重點突出,布局合理;書寫速度適中,從容不迫;簡練明了,邏輯結構嚴密;書寫順序恰當,時機恰當;有美感、藝術感。板書忌:空、滿、亂、散、潦草、差錯、抓不住重點。而好的課件主要有這些特點:形式多樣,形象直觀,文、圖、聲、像並茂;重點突出;重視師生間的互動;具有啟發性。(作者單位: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誌,2013,06:26-33.

[2]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 李玉平.如何開發微課程:基於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課程的開發過程[J].基礎教育課程,2013,(1):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