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由表及裏”——線性距離的創新方式
線性距離的創新方式與之前的第一大點的創新方式有所不同,第一大點是視線對視點進行分析;“由表及裏”的創新方式是視線——視點——視線延伸。如果說第一大點的給我們的題材創新的形象屬於平麵圓的圖形,那麼“由表及裏”的題材創新形象就屬於立體圓,它是對平麵圓的延伸分析。也可以這麼說:之前分析的“從無到有,從有更新”中,比如我們在一個大事件中舞蹈編導選擇了一份資料作為題材,也就是形成了一個平麵圓,以這個平麵圓做縱向剖析,滿足題材由表麵到深層次的立意解析,題材“由表及裏”的現象與本質得到充分發掘,由於題材立意是作為題材選擇的可舞性,我們將在第三大點分析,所以在這裏我們提到的是舞蹈題材立意的可舞性。上一章講筆者分析的是題材選擇範圍,這一章分析的將是範圍中的個體,由此將分析對題材表達的中心思想的的重要性及對題材立意的賞析方法。
2.1視點與視線的外在目視
視點與視線的外在目視就是人們的眼睛看到了事物表麵的一麵,也稱之為現象,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現象屬於個別的、具體的,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一麵,就行每個舞蹈題材所講的中心思想都是不一樣的,每個舞蹈的題材有自己的特征,敘事舞蹈《無辜的孩子》讓我們看到的是在爸爸媽媽撕開了他們的結婚證書為舞蹈的開始的那一刹那,他們發泄著自己對對方的不滿與憤怒,而孩子才是最最痛苦的,孩子極力哀求他們不要分開,可是父母心意已決,已經回不到幸福的“昨天”了,他們互相爭執著、廝打著,已經完全顧不上孩子的痛苦。這是這個舞蹈給我們直觀的感受,告訴我們父母的分開給孩子的傷害最大,一個幸福的家對於孩子來說不存在了。另一個三人舞《婆媳關係》表現的是一個刁蠻的兒媳,一個年邁的婆婆和一個在中間為難既是兒子又是丈夫的角色,三個人的矛盾點是誰來洗衣服的問題,兒媳讓丈夫把一盆衣服給婆婆洗,婆婆指著兒媳讓她洗,與其說是婆媳關係不合,不如說是在媽媽的麵前是兒子和兒媳的不孝,在媳婦麵前是丈夫的懦弱和過分的寵愛使得這個家起了矛盾衝突。這兩個三人舞他們的個性是反映了各自的現實矛盾激化點。這就是題材的現象問題,對於每個舞蹈現象都是外在的、顯現的、多變的和豐富多彩的,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我們還用平麵圓來做例子:我們把關注點發到這個圓的中心,稱之為B,圓的弧是事件的起與終,在弧上平均點幾個點,以A-A1-A2-A3-A4按照時間順序的舞蹈題材內容的分節點,B點到A點是圓的半徑,這個半徑代表著題材的情節發展,也就是段落的中心思想。這些就是我們看到作品題材的表麵現象,這是我們對題材的感性思維的直接表現。
2.2視線與延伸的內在心視
若說表麵現象=具體的距離=用眼睛就可以看到的。那麼深層的、本質的含義=抽象的距離=用心來體會,所以編導的創作思想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我們要通過第一大點來找到一個合乎情理的、真實的感性材料,運用舞蹈藝術的創作手法進行藝術處理,並學會分析感性材料與站在客觀的角度去把握事物的本質,也就是那個抽象的、隱性的含義,這就通過了感性材料上升到了理性的認識。敘事舞蹈《無辜的孩子》的感性材料就是父母一對對方產生了無限的憤怒要離婚,但是這個憤怒最終讓孩子受到最大的傷害;然而作品的理性認識並不是指這個舞蹈裏所表現的這一現象,而是要通過這個舞蹈來告訴我們大家離婚並不是什麼罕見的現象,夫妻雙方不合就不歡而散,你們可以如同陌生人,就算不離婚你們時常會為一點小事在孩子麵前大打出手,無論這兩種情況,傷害的都是孩子,孩子和你們的任意一方都有著血緣聯係,不完整的愛、缺乏安全感等等都會給孩子的心裏造成嚴重傷害。敘事舞蹈《無辜的孩子》對它的理性認識就是“責任”兩個字。這個責任不等於否定離婚,而是離婚的方式和對孩子的心理疏導,即使夫妻不在一起生活了,夫妻雙方也不能對孩子進行“偏見”的思想疏導,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才是這個舞蹈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符合了舞蹈題材立意遠大的條件。
視點到視線,視線再到延伸,這是個遞進的過程,它本身就是一個更深層的含義。這個延伸就是立意,無論是誰,在創作之前首先要解決立意的問題。就是說如何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其實舞蹈題材的本質與現象它們是相互依存的,本質離不開現象的,現象也離不開本質,我們要把現象作為入門的先導,這個還是我們之前說的那個平麵圓,圓的中心是B,圓的弧是事件的起與終,以A-A1-A2-A3-A4為事件中五個不同的切麵點,也就是事件的各個方麵,現在我們把它發展成為一個圓柱體,圓柱體有兩個底麵,第一個底麵到第二個底麵的水平高度是h,h代表題材的深層意義,編導要選擇五個切麵點的其中一個來作為舞蹈的題材,如果想要找到題材深層次的、隱性的意義的話,就必須切開剛才塑造的圓柱體,這期間運用的工具“刀”就是關鍵所在,到現在為止,我們所說的“題材”是屬於思維創作上的題材,來分析題材如何創新,並以現實的敘事舞蹈為講解對象,所以這個“刀”就統稱為藝術處理,藝術永遠都是高度專業化和技術化的,藝術作品的思想、情感都是通過特定的技巧和媒介找出來的,我們就是要通過這個工具“刀”來尋找技巧等媒介去表達舞蹈所要抒發的情感內容,例如我們可以運用象征的手法,象征又是聯想的延伸,它可以令作品立意高遠,含蓄深刻,給人一種咀嚼回味的餘地、或是對比的手法、虛實、重複和襯托等手法作為“刀”的化身,這些創作手法用的越是恰到好處,這個“刀”就越鋒利,圓柱體切的就越深,立意就越深遠,舞蹈作品的整體功能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作者單位:東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