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整個武夷山中最具誘惑的景點又非九曲溪莫屬。九曲溪發源於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黃崗山南麓,全長60千米,流經景區9.5千米,山環水轉,水繞山行,是武夷山風光中最為奇特最為集中之處,正所謂“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遊人自星村碼頭憑借一弓形古樸的竹筏,隨波逐流,可飽賞山水大觀,抬頭可覽奇峰,俯首能賞水色。

大王峰,又名天柱峰、紗帽岩,因其山上豐山下斂,形如宦者紗帽,獨具王者威嚴而得名。它雄踞九曲溪口,是武夷山36峰之首,素有“仙壑王”之稱。它也是進入武夷山的第一峰。在山的南麓壁下,有一條寬僅尺餘的裂隙蹬道,可登大王峰之巔,然其險峻,為武夷山三大險徑之一。沿著此道,登至峰腰,有“張仙岩”,相傳是漢代張垓坐化之處。從這裏再登一梯,過小石門,看到的這口寬七尺,深三尺的水池,名為“天池”,池水極為清澈,雖旱不竭。池上石泉為“寒碧泉”,池側為宋羽士林文能結廬處。從這裏再上一梯,可以看到一塊平地,平地上有升真觀遺址。從觀左拾級而上,看到的一塊平地,則為“通天台”。再往上登數十步,便到了大王峰頂。峰巔有一罅,寬約一米多,下窺黝黑,投以石,聲殷殷如雷,片刻方息。相傳這就是宋代屢遣使者投送“金龍玉筒”的地方,故名“投龍洞”。峰頂古樹參天,積葉遍地,極為平曠。從峰巔俯瞰群峰碧水,江山如畫,令人心曠神怡。

玉女峰,位於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數十丈。峰頂花卉參簇,恰似山花插鬢;岩壁秀潤光潔,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從水中上望,儼然是一位秀美絕倫的少女。“插花臨水一奇峰,玉骨冰肌處女容。”這就是玉女峰風采神韻的真實寫照。玉女峰下的浴香潭,相傳是玉女沐浴的地方,玉女峰東側有圓石如鏡,光潔照人,是玉女梳妝台,壁間“鏡台”二字,是武夷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到了五曲、六曲之間,便來到了號稱武夷山水的“第一勝處”的“雲窩天遊”了。

雲窩在屏隱峰之下,四周有響聲岩、丹爐峰、屏隱峰、天遊峰等奇峰環列。雲窩的山石洞壑生雲聚霧,雲容霧態千變萬化。在山崗徐蕩、薄霧輕揚的雲窩裏,花木飄逸,翠竹瀟灑,竹木上鳥鳴啾啾,溪澗間水聲叮叮,宛如仙境。

天遊峰在五曲屏隱峰之後,以其地勢的高聳,境界的寬闊,雲潮的變幻,給人以“遊天遊,天上遊”的感覺,徐霞客評點“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對於如此美景,自然是讓人流連忘返,不舍離去。當代著名作家劉白羽先生就曾這樣寫道:“武夷占盡人間美,願乘長風我再來”。

而武夷山除了這些自然奇景之外,還是一座有著悠久曆史的文化名山,在九曲溪兩旁的峭壁上時隱時現的“壑船”和“虹橋板”,是古越人特有習俗的曆史見證。早在秦漢時,武夷山就常受到曆代帝王的封表,刻石記載,擁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另外,這裏還較完整地保存著2000多年前的閩越古城——村漢城遺址,以及紫陽書院、朱熹墓、劉公神道碑和大量的摩崖石刻等文化遺址。

而到武夷山遊玩的遊客,還記得要一嚐有著“茶中狀元”之稱的“大紅袍”的滋味,範仲淹曾有詩雲:“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說的就是“大紅袍”,如此名茶,怎麼可以錯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