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出美女始於漢代的東女國時期。據史書記載,西夏王朝滅亡之時,大批皇親國戚、後宮嬪妃從遙遠的寧夏逃到氣候溫和、山美水秀,地處橫斷山脈深山峽穀裏的丹巴。因此丹巴美女又多了一份高雅的氣質。

這是一個如此神奇的地方,不管是水間嘉絨鍋莊的悠悠長調、曬場裏丹巴藏戲的古老神秘,還是古碉下成人儀式的莊重典雅、草甸上賽馬盛會的粗獷豪放,都讓人心動。還有那千萬年來迎風而立的碉樓,在曆史風雲的滄桑變化中默默地守望……

圖瓦——瑞士風光

2000多名圖瓦人,80多戶人家,居民自稱蒙古族,而村中長者則說,他們的祖先是500年以前從西伯利亞遷移而來,與現在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圖瓦人屬同一民族,而今他們生活在兩山之間,不寬的山穀之內,由於山不高,山穀便顯得開闊,村莊因而也顯得安詳。村莊的背後是山坡,山坡的頂端是雪峰。如是夏季,雪峰被蔥綠的樹林遮掩著,若隱若現。

在夕照中,圖瓦村裏那些帶有尖頂的、頗具瑞士風格的小木屋反射出一絲絲溫暖的金黃色光芒。小屋旁邊的鬆樹三三兩兩地散布著,全都高大筆直。村中還長有白樺樹,一棵一棵散落在鬆樹中間,因為枝幹雪白,便很顯眼,再加上蓬勃的樹冠,似一把把大傘。在圖瓦村的背後,就是中俄邊境上的友誼峰,西伯利亞的風從友誼峰吹過來,隨著地勢降低,驟然變暖,便孕育出了這片濃密的山林。

圖瓦村是個長條狀的村子,由於木頭小屋方方正正,村莊看上去也顯得有棱有角。村中的小路向村子四周的鬆林延伸,一進入鬆林便了無痕跡。放眼望去,四周的山脈像是一雙大手,將這個村莊嗬護在掌心。

村子不大,從一家到另一家,原本不費什麼事,但或許由於長久騎馬的習慣,他們仍挺胸聳肩,把馬打得飛快。馬呢,大概也喜歡這樣奔跑,從家門口躥起,箭一般馳向另一處人家。由於路途太短,往往隻是倏忽一閃,便又停住,人從馬上下來,進了房子,留著馬在外麵,低頭啃吃地上的草。

房子後麵的柵欄一般都很長,頗具流線美。人們要去山上打柴了,順著房子後麵的柵欄出去,晚上再順著那條路回來。時間長了,每道柵欄旁便都有一條路,每家人都走自家柵欄下的那條路,絕不輕易走到別人家柵欄下。就連牛羊也認得自家的柵欄,早出晚歸,走到村口了,就自覺散開,順著自家的柵欄返回。在圖瓦村,人和家畜在許多事情上都堅持著共同的原則。

在圖瓦村,隨便進入一戶人家,主人都會熱情款待你。你剛坐下,就端上奶酒、奶茶、奶疙瘩、酥油、油餅、油篩子等。吃的食品你可以隨便挑,但奶茶卻是必須要喝的。主人把茶給你倒好,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適量的酥油和奶皮子。酥油入茶很快就化開,飄起幾朵金黃色的油花,奶皮子在茶中也很快會被浸開,軟軟地漂在茶水表麵。喝一口,順勢將奶皮子吸入嘴裏,一嚼,馬上有一股美妙的酸味彌散開。一般人喝奶茶,第一碗都是邊嚐邊喝,不知不覺喝完了,等在旁邊的主人馬上就會給你添上第二碗。

你從人們嚴肅的神情中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什麼,隻好把第二碗也喝了。喝完了,人們才會告訴你,在圖瓦人家裏喝奶茶,必須喝兩碗,因為你是用兩條腿走進來的。喝完兩碗奶茶,你再用兩條腿走出去,吉祥平安。

圖瓦人打架,兩個人打得鼻青臉腫,甚至要出人命了,旁觀者在一旁隻是看,沒有任何反應。曾有人不懂圖瓦人打架的規矩,上去拉架,結果那兩人馬上不打了,一起過來打他。原來,兩個圖瓦人打架,是要爭英雄的,你去拉他們,他們就會認為你看不起他們兩個人,所以會一起來打你。

圖瓦人特別能喝酒,倘親眼所見,你仍會大吃一驚。一個小夥子騎著馬從山裏出來,像是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打馬疾馳到一家小商店前,將馬拴好,進商店大呼店主拿酒。店主遞給他一瓶喝,就在店主找零錢的檔兒,他就能將一瓶酒渴完,所以拿回家的往往是第二瓶酒。

“一年之中,7個月冬天,5個月夏天。”這是圖瓦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冬天,大雪將村莊與外界隔絕,酒成了生活中的依賴。有人曾做過統計,圖瓦村人有一年喝了45噸酒。時間長了,每家屋後的酒瓶子便砌成了一麵牆,陽光一照,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