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家咖啡館裏采訪了一位塞爾維亞族的店老板,他深有感觸地說,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中國城,70號商城也是這樣的地方。中國人一到這裏就受到了歡迎,好像生活也習慣了,現在語言交流也沒問題了。來這個咖啡館的中國人和南斯拉夫人都很多,中國商人來這開商店後,咖啡館來的客人更多了,非常熱鬧,這個地方成了最著名的地方。商城還計劃開新的經營項目,比如說網絡公司等,將來這樣的公司越來越多,來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中國人來以前,這個地方很不出名,來人不多,現在就不同了。
青睞中國商品
在70號商城經營的中國商品,主要有服裝、鞋帽、玩具等小商品。在國外,特別是東歐一些國家幾乎都有類似的商品城,為什麼在南斯拉夫,當地人喜歡到這裏來購物?主要是這裏的中國商品比較齊全,價格合適。
南斯拉夫的一家人來到商城,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肩上背的、手裏拿的、家裏用的,在這裏都能買到。特別是在經曆了戰爭和10年經濟製裁,經濟有待恢複的情況下,普通人的生活較為艱難。戰前南斯拉夫人收入高、生活輕鬆,是歐洲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到周末,這裏的人都習慣到周邊的西歐國家意大利購買名牌商品。同時西歐國家也非常歡迎南斯拉夫人前去消費。因為當時南斯拉夫人隻需持身份證就能很方便地出入境,無須出示護照和辦理簽證,而且南斯拉夫人當時的購買力很強,即使在西歐國家購物時出現錢不夠的特殊情況,店老板們也允許客戶先將貨拿走,隻需留個聯係地址和電話下次再來時補上即可,也就是說,店老板絕不會擔心南斯拉夫人會賴賬或不再來了,可見當時南斯拉夫人的消費水平。而現在就截然不同了,一般普通人每月隻有二三百馬克的收入(現改為歐元後合100多歐元),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還不一定夠,更談不上消費西歐的名牌,而且現在南斯拉夫人再去西歐國家,需簽證,且想要順利取得簽證並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商城物美價廉的商品,可以豐富和解決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是其他國家商品無法比擬的。因此來70號中國商城購物的不僅有貝爾格萊德市民,而且整個南斯拉夫的人都到這裏來購物。許多外地的旅行社還專門組織購物團,開著大巴士到70號商城。
在1999年以前,70號商城還沒有形成商品集散地時,周邊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等國家的客商,都到匈牙利最大的批發市場——四虎市場進貨。70號中國商城形成商品集散地後,上述國家的客商紛紛到南斯拉夫來進貨,一度對匈牙利的中國商品市場也產生了較大的衝擊。70號中國商城不僅在南斯拉夫知名度非常高,在周邊國家也形成了一定影響。特別是在南斯拉夫,隻要提起70號中國商城,幾乎無人不曉。外國人來此,即便不懂當地語言,隻要上了出租車,隻要會寫阿拉伯數字,的士駕駛員很快就會將客人送到商城來。這就好像羅馬尼亞的高粱地市場一樣,當地人都知道中國人在那裏做生意,隻要你用漢語說“高粱地”三個字,當地的士司機一聽就懂。
總之,中國商人的到來,給處於困難時期的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變化。漫步在首都貝爾格萊德或其他城市,如果留意的話,你就可欣喜地看到,如今當地人無論是頭上戴的、身上穿的、肩上背的、手裏拿的,還是家裏用的,大部分都標有“MADE%IN%CHINA”(中國製造)。現在,來中國商城購物已成為當地人特別是普通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可見,中國商人的到來和中國商品城的建立,對活躍當地經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