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認識東歐(3)(3 / 3)

今天的布拉格已成為中歐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是全國最大的機械製造工業基地,以汽車、飛機、機床、內燃機車、礦山設備等重型機械製造業最為突出。多年來,布拉格在市政建設中,既注意保持古城風貌,又注意提高現代化程度。城區與郊區發展相互協調,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市內各種公共建築、機關、工廠、居民住宅、服務設施、交通運輸等注意合理配置,強調保護環境衛生,注意保護和增加綠化麵積,使之成為東歐著名的旅遊城市。捷克人喜飲啤酒,飲啤酒如喝茶水,啤酒廠遍布城鄉各地,大街小巷啤酒店隨處可見,年人均消費量162公升,居世界首位。

進入捷克的朋友需注意,捷克此前曾對我國持外交、公務兩種護照的人員前往該國均可免辦簽證,但從2001年6月12日起,捷克終止了兩國間上述兩種護照的免簽入境,所以上述護照的持有人應注意提前到捷克駐華使館辦理必要的簽證手續。

雲譎波詭的薩拉熱窩

美麗的歐洲大陸南部,由西向東有三個半島——伊比利亞、亞平寧和巴爾幹,其中巴爾幹半島扼歐、亞兩大洲之間的交通要道,是黑海周邊國家進出地中海的門戶。在它的中西部,有一個領土麵積為5.1萬多平方公裏的國家,它就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簡稱波黑。這裏有一個始建於公元1263年的曆史名城,這就是它的首都——薩拉熱窩。薩拉熱窩地處波黑東部一塊狹長的穀地之中,蒼翠的群山環抱四周,清澈的米梁茨卡河穿越市區。夏季花紅柳綠,冬季銀裝素裹,再加上融東西方文化於一體的各式建築,把薩拉熱窩裝點成著名的旅遊勝地。

波黑曾是南斯拉夫聯邦時期的一個共和國。1992年3月1日,波黑就國家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波族和克族讚成獨立,塞族抵製投票,3月1日投票結果公布,有過半數的波黑公民讚成波黑為“獨立主權國家”。夜間,武裝的塞爾維亞平民在薩拉熱窩附近的公路上設置路障,武裝衝突由此開始,波黑三族間爆發了長達3年的武裝衝突。直到1995年11月21日,在美國主持下,南聯盟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已故)、克羅地亞共和國總統圖季曼和波黑共和國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簽署了《代頓和平協議》,波黑戰爭結束。戰爭給當地經濟造成巨大破壞,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直接經濟損失達上千億美元。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資料表明,波黑經濟目前僅恢複到戰前的1/3。

波黑雖小,然而是目前繼紐約和布魯塞爾之後聚集國際組織最多的地區,據中國國際維和警察劉耀南的《我在波黑維和的日子》中記敘,目前共有97個國家的官員和26個國際組織在這裏發揮作用。國際維和部隊主要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他們分別駐紮在波黑的不同地區,負責監督各個民族的軍事力量和裁軍,防止衝突,建立統一的波黑軍隊。國際維和警察主要是進行警察隊伍重建和司法體製改革。此外,還有聯合國移民組織和一些非政府組織機構在此。就國際民事警察(IPTF)而言,目前波黑已有49個國家的近1850名警察在此開展工作。眾多國際組織聚集於此,各種政治力量交織,政治氣候異常複雜,這與巴爾幹半島獨特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係。巴爾幹半島地處歐亞大陸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歐盟來說,這裏是進入西歐的門戶,也是其勢力東擴的必經之路,因此對這裏必須有著絕對的控製權;在世人眼裏,美國想稱霸世界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波黑戰爭為其提供了插手歐洲事務最好的機會,這也是歐盟最不情願的,兩家為此明爭暗鬥。美國把國外的戰場當作新武器的試驗地和舊武器的傾瀉地,因此在戰爭中動用了大量的貧鈾炸彈,其危害之大、蔓延範圍之廣令人瞠目。而自己避開汙染區,卻讓意大利等國的士兵去該防區,這令北約其他國家對美國十分不滿。

同時,地處巴爾幹半島的波黑也是走私、販毒、販賣人口、偷渡的猖獗之地,偷渡者多數來自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國,也有一部分來自中國,他們偷渡到巴爾幹再轉道去西歐或美國。當地媒體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別有用心地宣稱在前南地區有近4萬中國人準備偷渡,這令歐美國家十分害怕。這次聯合國強烈要求我國派遣民事警察參與波黑維和,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波黑由於其地理位置和戰後執法體係不健全等原因,更是巴爾幹的特區,是偷渡者的樂園,不法者的理想之地。

中國維和警察在波黑

聯合國維和部隊是根據聯合國有關決議建立的一支跨國界的特種部隊,成立於1956年蘇伊士危機之際。它受聯合國大會或安全理事會的委派,服務於國際上有衝突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