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容量應計算出一次性遊人容量(亦稱瞬時容量)、日環境容量、年環境容量,三者關係為:
年環境容量=日環境容量×年可遊覽天數
日環境容量=瞬時容量×日周轉率
瞬時容量=Σ(現狀用地麵積/用地生態容量指標)
《風景名勝區規劃規範》規定的這些遊客容量分析方法最顯著的特點是計算簡便,但不具體分析遊客作用方式、時間、景區具體特征與管理方式,采用通用的指標計算出的遊客容量不能反映景區的實際情況,對規劃管理的指導意義不強,甚至起到負麵影響。
(2)基於LAC的方法
可接受變化的限製(LAC)模型,使遊客容量分析關注的焦點從“多大的變化是太大的變化”轉變為“多大的變化是可接受的”。基於LAC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根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目標確定的量化指標,利用這些指標的變化來定義旅遊管理的標準。LAC 包括4 個基本步驟:1.確定可接受的和可取得的社會和資源標準;2.尋找標準要求和現存環境之間的差異;3.確定達到標準所需的管理行動;4.監視與評價管理的有效性。美國林務局(USFS)已將LAC模型用於國家森林公園的管理實踐。
美國林務局根據LAC理論的基本框架,製定了“遊客體驗與資源保護”技術方法(VERP—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加拿大國家公園局製定了“遊客活動管理規劃”方法(VAMP —Visitor Activity Management Plan)、美國國家公園保護協會製定了“遊客影響管理”的方法(VIM—Visitor Impact Management),澳大利亞製定了“旅遊管理最佳模型”(Tourism Optimization Management Model)。這些技術方法和模型在上述國家的規劃和管理實踐中,尤其是在解決資源保護和旅遊利用之間的矛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這些方法都包括以下步驟:分析景區資源與遊客利用現狀;對遊客體驗及資源條件進行描述;將景區劃分為相應的區域;針對景區不同區域選擇指標與標準,設定相應的監測計劃;監測生態資源與社會指標;采取相應行動。
相對於《風景名勝區規劃規範》(GB50298—1999)規定的方法,基於LAC模型的這些方法具有明顯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不再追求找到一個具體的遊客容量數值,而是通過監測各種反應環境變化、遊客體驗的指標是否與相應的標準相符,來決定相應的行為方案,使基於LAC模型的這些方法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與科學性。事實上,這些方法已在美國多個國家森林公園的保護與管理中得到成功應用,但也存在缺點,主要體現在這些基於LAC模型的方法都是通過監測景區的各種指標來決定行動方案的,行動是觸發式的,僅當檢測到的指標達到相應標準時才啟動;采取的管理措施隻有在實際中應用後,才知道其效果。這將使管理成本提高,並帶來一定決策風險。同時,由於分析用的監測指標都是針對現實已存在的狀況進行,因此,基於LAC模型的方法很難應用於規劃中的景區遊客容量分析。
(3)基於TSBS的方法
TSBS能對景區遊客時空分布進行模擬,可實現對遊客個體、遊客團隊、區域遊客群、景區內所有遊客的行為狀態屬性變化的定量分析與預測,進而實現對遊客與區域環境的相互作用強度、方式、持續時間的分析與預測。利用TSBS對景區遊客容量進行分析,可實現對景區(包括現有景區與規劃中景區)在各種可能管理方式、規劃方案、旅遊作用方式、強度、持續時間等條件約束下的景區遊客容量的分析,實現對相應的管理決策、規劃方案效果的預測與評價。
基於TSBS的遊客容量分析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分析景區資源與旅遊利用狀況。根據容量分析目的,可以針對現狀或規劃進行分析。景區資源與旅遊利用狀況分析包括景區空間環境特征、道路、設施條件、景點分布等分析。旅遊利用狀況分析包括遊客類型、特征、旅遊路徑、方式等的分析。
第二,分析各種可能的管理方式、規劃方案。如景點開放時間、道路速度限製、車行道、步行道設置、廁所容量、停車場容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