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Smith和Headly將WSM用於Adirondack森林保護區,1976年,Smith和Krutilla將WSM用於Spanish Peaks荒野地。後來,WSM被進一步改良,並用於美國加州Desolation荒野地。1978年,WSM增加了支持河流的功能後,被用於Green河和Yampa河。WSM最後一次實際應用是由Potter和Manning在1984年用於Appalachian國家風景區。
雖然WSM取得了許多成功,但是,WSM也存在運行成本高昂,模擬困難等缺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WSM已經過時。但是,作為第一代的遊客空間行為模擬係統,WSM對景區遊客空間行為模擬係統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Benjamin和Manning等構建的動態模擬模型
Benjamin和Manning等通過建立一個動態的計算機模擬模型模擬美國緬因州Acadia國家公園Carriage Road的遊客空間移動行為。通過輸入實地調查所得的遊客團隊的速度及旅遊路線,模擬一天內Carriage Road中的遊客分布,多次運行模型後,對PPV(每視野內的遊客數量)進行統計分析,將分析的結果用於國家公園的VERP(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遊客體驗及資源保護)管理過程。模擬模型用麵向對象的動態模擬軟件包(Extend Simulation Software)構建,由幾個等級塊(Hierarchical Block)構成,不同等級塊代表 Carriage Road中的不同部分。3個主要的等級塊包括:入口/出口、交彙點、道路。入口/出口塊主要用於生成遊客群,所需數據主要有由實地調查數據得到。遊客群隨之被分配為步行及騎車兩種類型,具體分配比例、屬性都通過實地調查數據分析得到。 遊客群的速度按照對數正態分布隨機分配,平均值及標準差通過實地調查數據求得。遊客群被隨機分配一個路徑號,路徑分配的頻率根據調查問卷得到。交彙點模塊主要用於模擬遊客的路徑選擇,當遊客群到達交彙點時,遊客群會查詢相應的表,根據其路徑號確定下一個方向。道路塊的主要功能包括兩個方麵:首先根據遊客群的速度確定其在道路中的位置;其次,對PPV進行統計,模擬係統將道路按照每100米劃分,對每100米每分鍾的遊客數進行統計,以此來分析PPV。
Benjamin和Manning等通過驗證,表明他們構建的係統可以較好地與實際吻合。
(3)RBSim2
RBSim2由Gimblett等開發,是第一個將GIS與遊客相結合的景區遊客空間行為模擬係統。
RBSim2被設計成為一種公園管理評估工具。它用GIS模擬景區環境、用遊客技術模擬景區中遊客個體的行為。一個遊客代表一個遊客,遊客的行為規則通過實地調查得到。通過GIS將公園環境數據輸入RBSim2後,公園管理者便可以設定遊客(車輛)的數量、類型,還可以設定設施的數據。如道路的寬度、空地大小及設施的容納量。RBSim2中,遊客分為不同類型:一種遊客尋求對自然界挑戰,盡量避開其他遊客;一種遊客則為社會性遊客,他們樂於與其他遊客為共同的目標而互動。RBSim2中,徒步旅行者、騎自行車者、自駕車者分別選擇不同路線。景區環境用513行、522列的柵格數據表達,每單元格對應10m×10 m的正方形。數據主要包括地形、植被、主要公路、次級公路、小道、停車場、明顯的障礙等。每個遊客都具有分析地物特征的能力,根據GIS數據分析坡度,判斷上山或下山,並確定速度。每個遊客都具有領域分析能力,可以判別相鄰的遊客的位置、障礙等。
RBSim2可以對景區中遊客相遇數量、地點等情況進行分析,並可對模擬過程進行可視化。圖7—2為RBSim2運行過程及分析的實例。
(4)PADI—Simul
Bernard Moulin 2004年撰文介紹了一種新的遊客空間行為模擬係統PADI—Simul。PADI—Simul是一種采用Multi—遊客System與GIS技術,對小區域內數百個個體的空間移動行為進行模擬的係統。PADI—Simul是幫助規劃人員分析規劃方案的一種工具。通過PADI—Simul,規劃人員可以預知區域內的空間利用方式,並可將個體在區域內的個體移動特征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