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近4900米處有一段寬30餘米的冰槽,坡度達70度,攀登者必須向左橫切過去,難度較大。再往上是岩石和冰雪混合地帶,其局部坡度甚至達到80~90度,攀登極為困難,滑墜的可能性也極大,整個路段須用8毫米的繩索鋪設線路。在接近5080米的C3時,有一處冰槽,坡度近80度,冰槽的下方是近千米的懸崖,上方是一塊較平坦、坡度在50度的大岩石板,岩板上附了一層薄冰,幾乎沒有支點,通過時極為困難和危險。
5080米的C3營地實際上是一個隻能紮幾頂帳篷、像饅頭一樣的小雪包。從C2到C3,垂直高度不足400米,但要攀登8~10小時。
4.C3~頂峰 從5080米到頂峰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沿雪坡上行,然後沿山脊攀登。此線路平均坡度在60~70度,局部達80~90度。在攀登到山脊頂部時可發現山脊與主峰中間有3米左右的斷崖,之間有一個板凳大小突出的岩石,攀登者需有足夠的勇氣和膽略踏上這塊岩石跳躍過斷崖。1998年8月4日,我和張東首次沿這條線路,用了9個半小時登上頂峰。此線路極其危險,不宜采用。
另一條線路是沿雪坡上攀到岩石部,再向右橫切80米,有一條坡度達70度的冰槽,順槽而上,攀過冰岩混合地帶就可登上主峰前麵的大雪包,翻過雪包,再向南繼續攀登150米可登達頂峰。這條路最危險處是橫切雪坡、攀登雪槽和上方的冰岩混合地帶,如發生滑墜就會墜入1000米下的“V”型穀的穀底。1998年8月15號,香港攀石會三名隊員就有可能是在這條線路上失蹤的。
博格達頂峰是一個東西走向的大雪簷,雪簷東高西低長約50米。
特別提示 博格達峰是典型的技術型山峰,對登山者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初學者不易攀登。天氣不好時,頂峰濃霧彌漫,站在主峰前的大雪包上也看不到近在咫尺的主峰,往往會誤把腳下的大雪包當成頂峰。
慕士塔格峰Peak Mushtag
山峰介紹 (詳見本書中《在慕士塔格峰度過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夜》一文)
氣候特點 由於有眾多山係阻隔著印度洋、太平洋氣流的進入,因而慕士塔格峰區域氣候十分幹燥,降水主要來自高空西風帶氣流和極地冷濕氣流的相互作用。在海拔7500米左右的地區,平均氣溫在-20℃,最低可達-30℃,最大風力9~11級,通常風力是7級左右。
登山時節 天氣頻繁變化是這一地區的一大特點,即使在夏日,山上也可能風雪交加,氣溫可下降到-20℃。因此,登山活動一般安排在6~8月。
攀登曆史 (詳見本書中《在慕士塔格峰度過生命中最漫長的一夜》一文)
攀登難度 ★★★(高海拔入門級山峰)
線路評價 對於第一次攀登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愛好者來說,慕士塔格峰是最佳的選擇,也是為準備攀登8000米以上山峰的最佳適應性山峰。其登山難度較小,安全係數相對較高。高山營地選擇餘地大,登山者可以根據體力狀況建營地。攀登線路長,海拔高,對登山者體力和高海拔適應性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登山內容 雪山攀登(途中要經過冰瀑區)
登山時間 10~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