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國情概況(3)(2 / 3)

政治進程

>簽署後,其中心任務之一是立即實現全麵停火,雙方軍隊開始集結在不同的指定地點,各出等量人數組建兵力為3萬人的莫桑比克國民軍(葡語:Foras Armadas de Defesa de Moambique,簡寫FADM),其餘軍人解甲複員。協議招致許多軍人的誤解和抵製,實施行動嚴重滯後。1993年初,一支由聯合國監督人員、維和警察及7,500名士兵組成的維和部隊到達莫桑比克,開始實行上一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聯莫行動”(UN Operation in Mozambique,簡寫ONUMOZ)計劃。

1994年8月,莫政府和抵運最終完成了雙方軍隊的集結、複員、收繳武器等工作並組建了兵力僅為1.1萬人的國民軍隊。協議的另一項中心任務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盡快實現全國大選。1994年10月27日,莫桑比克結束了19年的一黨專政,迎來自獨立之後的首次多黨議會和總統競選。但在投票的當天,抵運以競選條件不能保障有一個自由和公正的結果為由進行抵製並為選舉活動另增要求。後在聯合國的壓力下,其領導人德拉卡馬作出讓步並於第二天加入,原定2天的選舉時間滯後1天於29日結束。結果,解陣候選人希薩諾贏得53.3%的選票蟬聯總統職位,抵運候選人德拉卡馬在其他10位競選者中獲得33.7%的選票。在多黨議會選舉中,解陣贏得44.3%的選票並在250個議會議席中占到129席,保持了執政地位;抵運獲得37.7%的選票占112席,成為議會第二大黨;民主聯盟(the Democratic Union)獲取5.1%的選票占9席;其餘政黨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持率未能在議會中占到席位。

1994年12月9日,希薩諾宣誓就職,成為莫桑比克執政的解陣黨主席、共和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任命新政府,抵運等反動黨未能入閣。一星期後,部長會議(Council of Ministers)成員組成並於12月23日宣誓運行。部長會議是國家最高權力的執行機關,總理受總統的委托召集和主持部長會議並向總統負責。新政府由19名部長、1名秘書長和1名總理組成。該屆總理為帕斯科亞爾曼努埃爾莫昆比(Pascoal Manuel Mocumbi)。

1999年12月,莫桑比克舉行第二次多黨議會和總統選舉,解陣以48.54%的選票贏得議會250個席位中的133席,繼續保持執政地位;解陣侯選人希薩諾以52.29%的選票再度勝出,繼任總統;抵運候選人德拉卡馬獲得47.71%的選票,以微弱劣勢敗北。2000年1月,希薩諾總統宣誓就職,由解陣黨組成的新一屆政府開始運作,總理仍為莫昆比,但最大的反動黨抵運以解陣在大選中循私舞弊為由拒絕接受大選結果,並於11月組織反政府示威活動,造成流血事件。為消除雙方的政治分歧,希薩諾總統同意與抵運領導人德爾卡馬拉會晤,積極尋求和解對策,並妥善解決這一政治風波。

2004年12月1─2日,莫桑比克舉行第三次多黨議會和總統選舉,計票工作原定於兩個星期內完成,但至19日結果方才揭曉。執政黨解陣候選人阿爾芒多格布紮(Armando Guebuza)以63.74%的選票贏得總統職位;抵運候選人德拉卡馬獲得31.74%的選票。在多黨議會選舉中,解陣贏得62.03%的選票並在議會250個議席中占到160席,繼續保持執政地位;抵運獲得29.73%的選票在議會中占90席;其餘政黨在議會中未占到席位。新總統就職典禮原定於2005年1月17日舉行,因最大的反對黨抵運以計票工作存在舞弊現象為由對競選結果持有異議。其實,在莫桑比克已舉行的3屆總統和議會選舉中,一直是執政黨解陣和反對黨抵運在反複較量,這對政黨過去曾是戰場上的生死冤家,而今仍然是莫政壇明爭暗鬥的主角。2005年2月3日,格布紮總統就職典禮延遲至英雄節這天舉行,由他任命的部長會議成員也於當日宣誓運作。新政府由1名總理和22名部長(後增至25名)組成,總理為露易莎迪奧戈(Luisa Diogo女)。關於莫桑比克2004年大選更為詳細的信息可以從下列表中查找。

2009年10月28日,莫桑比克舉行了第四次總統大選,也是該國舉行的首次總統、議會和省議會聯合選舉,19個政黨獲得競選資格,來自3個主要政黨的3名總統候選人將競逐總統寶座。不過,了解莫桑比克政情的人幾乎一致認為,本次選舉懸念不大。歐盟派出了100名觀察員到達各省監督。據選舉委員會官員介紹,莫桑比克全國共有985萬選民,他們將在全國1.2萬多個投票站投票,投票於當地時間7時正式開始,至下午6時結束,結果有4406093人參加了選舉活動,實際有效選票為394217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