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評價體係分析
科學發展
作者:王宇
摘 要:國內外已經在低碳生態規劃和綠色建築兩個層麵開展了大量的探索性示範工作,形成了各自的指標體係,但綠色建築如何與上位的低碳生態規劃之間形成直接的指標對應關係,還是研究領域的一個空白點。本文通過對國內外低碳生態規劃指標與綠色建築相關指標的梳理研究,結合北京地方特點,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詳細規劃階段切入,將綠色建築與城市低碳生態發展目標相結合,建立起低碳生態詳細規劃階段與綠色建築設計階段相銜接的指標體係。在詳細規劃階段涵蓋了空間規劃、交通組織、資源利用、生態環境4方麵、20項指標,在建築設計階段涵蓋了建築、結構、給水排水、暖通空調、電氣、景觀環境、室內裝修7方麵、27項指標,兩階段的各項指標相互對應,並在規劃審批環節逐層落實,為世界城市推進低碳生態規劃和綠色建築發展提供了一套可落實的指標體係。
關鍵詞:低碳生態規劃;綠色建築;指標體係
1 引言
“低碳生態城市”是當前城市發展的熱門課題。“低碳(low carbon)”是一個外來詞,即把降低碳排放作為城市建設的目標,作為一種節能概念,“低碳”對建設環境友好型城市的引導作用值得提倡;而“生態”在中文語境中更能表達發展模式上的用意。中國傳統語境下對於生態的理解與西方語境下生態的含義是有所差別的,我們強調的生態是指“生命所處的適當的生存狀態”,是一種動態化的生命進步過程,強調“整體生存”,而小是純粹的技術性概念。低碳生態規劃將低碳目標與生態理念相融介,采用係統的思想來指導城市發展模式的轉型,提出宏觀層而、戰略層而的關鍵策略,在區域、城市或街區規劃中通過整介土地、產業、交通、能源、資源、環境、社會等低碳生態策略,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
可以看出,低碳生態區規劃和綠色建築兩個層而都已經開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也形成了各自的指標體係。但是,綠色建築作為城市建設最基本的單元,無法與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以及低碳生態規劃指標之間形成自接的對應關係。兩套指標體係之間如何對接,如何在整個規劃設計流程中得以落實,還是研究領域的一個空自點。本文從規劃、設計、管理的角度進行探索,將綠色建築與城市低碳生態發展目標相結介,將綠色建築向更宏觀的尺度延伸,與低碳生態規劃指標體係相關聯,建立基於低碳生態詳細規劃的綠色建築指標體係。
2 基於低碳生態詳細規劃的綠色建築指標體係製定的總體思路
2.1指標體係與低碳生態規劃、綠色建築的關係解析
低碳生態城市策略、詳細規劃板塊和建築設計板塊的相互對應是緊密、小可分割的。比如,低碳生態城市策略在交通板塊提倡大力發展非機動車交通,與詳細規劃板塊的空間規劃、交通組織和建築設計板塊的建築、景觀環境有密切聯係,需要在規劃層而采用小尺度街區計,創造人行、自行車出行友好的城市尺度,並保證公交站點覆蓋率;在建築層而,控製建築到公交站點的距離,並提供舒適的非機動車通行環境,從而逐步落實低碳生態城市策略。低碳生態城市策略在綠化板塊和建築板塊的理念,更加需要從詳細規劃的空間規劃、交通組織、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方而逐步向建築設計的各方而落實。
2.2指標體係的總體思路
即以城市低碳發展為導向,建立“規劃先導、指標控製、指標落實、指標驗證”的分階段指標管控機製,構建基於低碳生態詳細規劃的綠色建築指標體係,使詳細規劃階段和建築設計階段的各項指標相互關聯,並能在規劃審批環節落實,最後通過標識評價,保證規劃策略落實和建築設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