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潛規則
樂事
作者:小丁
為什麼很多有實力的選手未能晉級?
為什麼選手無權演唱最拿首的歌曲?
為什麼好歌手臨場演唱會發揮失常?
為什麼選手在台上善於“講故事”?
人們常說,影視圈有潛規則。那麼,電視音樂選秀節目能幸免嗎?名目繁多的選秀節目有潛規則嗎?
2013年選秀大幕已陸續落下,各大電視台正在籌劃新“限娛令”後的選秀大計。這段時間,本刊記者也沒閑著,通過明察暗訪和信息整理,總結出一些選秀潛規則,也算對選秀圈裏存在的所謂“黑幕”現象的爆料或揭秘吧。
出於觀眾對一些名牌選秀節目的好感應受到保護的目的,以及保護爆料者的隱私權,本刊特隱去節目名稱和爆料者的名字,請讀者和節目不要對號入座。
海選:憑什麼選他不選我?
拚話題:節目組策劃“屌絲逆襲”
記者的一位朋友阿紫(化名)參加了某選秀節目的第一期海選。全國各地的歌唱達人你方唱罷我登場,接受四位導師的考核。阿紫演唱了席琳·迪翁的名曲《The Power of Love》,唱完被問及為什麼要來參加該選秀比賽時,她的一句“我要重拾輝煌”立即引發了評委們的不悅,尤其是某女導師表現出了極大的反感。
然而,在之前的采訪中,阿紫曾向媒體透露,“重拾輝煌”實際上是節目組設計並要求的。她說:“當時跟節目組的人見麵,我就說可不可以不提2006年比賽的事情,因為那都已經過去了,何況也不算是什麼輝煌,‘輝煌’這兩個字真的不是我字典裏的詞。”阿紫說,導演告訴她,節目需要看點,每個選手需要特別的定位,於是阿紫就這樣被“定位”了。
“自從節目播出後,內心有很多很多的話想說,但又不知該怎麼表達。微博每天都有人留言、私信,有些是安慰和鼓勵,有些是鄙視與漫罵。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如意和艱辛,但最怕的是不公平。”阿紫說。
一位曾參與選秀節目編劇的工作人員透露,近期大熱的某男選手最初唱的是《好久不見》被淘汰了,後來節目組發現他和某位女士的故事很有話題性,便重新包裝,打出愛情牌,憑一曲《董小姐》順利晉級。
某選秀節目的廣州唱區被譽為“屌絲逆襲之夜”,酒吧服務員戰勝同一酒吧駐唱歌手,上演絕地屌絲大逆襲。強烈的對比被剪輯在同一畫麵裏,一口氣將苦情、勵誌、狗血、煽情等元素揮灑得淋漓盡致。據節目組內部人士透露,酒吧駐唱歌手是節目組從酒吧發掘的種子選手,在長沙唱區遭淘汰後,節目組便讓他再去廣州試一試,可巧,同酒吧的服務生竟然也去了。於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屌絲大逆襲”順勢而生,“中間是有設計的,故意安排了他們前後出場”。
當然,放大“話題選手”除了貼標簽之外,節目組偶爾也會試試反其道而行,比如最近某選秀節目學員,台上扮清純,緊接著卻被爆料私下與大叔豪放接吻;被冠以“女神”名號的某選手在節目中總是長裙飄飄、仙氣十足,可私底下卻性感熱辣、著裝清涼,改過名字,還拍過網絡劇。選手的這些底細節目組豈會不知道,但為了收視率,故意製造反差,讓網友去四處搜索信息,然後在網上爆猛料,以為抓到了節目組的把柄,殊不知,節目組的編導們正笑得開心,有時候節目組甚至會雇傭水軍推波助瀾。
拚爹:沒有後台,導師不選?
據知情人士透露,所謂“海選”可真的不是像各節目組宣傳的那麼簡單而公正。很多有實力、有夢想的選手並未憑借其才藝如願晉級,甚至有的連比賽過程在節目中播出都是不可能的。部分晉級的選手都是有背景、有關係的,比如有某位評審老師多年的好友,或是某知名人士的親朋,甚至有的選手可能就是評審老師經濟公司簽約多年的歌手卻始終沒有出頭,其經紀公司當然都要借此平台炒作一把,畢竟評審老師是他們的後盾。
還有就是一些選秀節目的常客,你經常會在網絡上搜索到該選手曾經參加不同選秀比賽的視頻和相關的資料以及新聞。當然,部分選手也不乏有憑借真材實料晉級的,如果有引薦人的話,晉級的機會就大了很多。
而沒有硬關係的怎麼辦?看看記者一位朋友的真實經曆。記者曾專業學習音樂,一位記者的朋友專業很強,因為他非常喜歡某選秀節目的評審老師,所以想報名參加比賽,寄去自己的DEMO給節目組,結果兩天後無情地被拒絕參加該節目的海選,沒有理由,沒有原因。他本人表示,他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他說:“××電視台一定有黑幕,索性不參加就不參加了,以後也不想再參加什麼選秀節目了。”
阿紫在近7年間參加了全國大大小小的選秀不下數十檔,但剛才提及的這檔選秀節目是唯一把她的比賽過程播出了的節目。在參加選秀節目的過程中,她另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是她的演唱方式。某女導師毫不客氣地表示:“你的唱法太做作,我不喜歡你的唱法!”這幾乎是此檔選秀節目錄製以來從導師嘴裏說出的最嚴苛的評語。阿紫解釋到,正是身上背負的壓力讓她無法輕裝上陣,越想表現就越把技巧淩駕在了感情之上。她說:“我唱歌那麼急於去表現自己的技巧,是因為評委們也許不會聽完我唱一首歌,我隻能趕快用我最好的狀態發揮我自己所有的技巧,讓他們聽完我唱歌,我知道我那麼唱歌很做作,我自己都懂,但是我真的不想再一次被淘汰!”有與阿紫經曆類似的網友稱:“我覺得她說的很對,有時候海選評委說唱法油什麼的,可是不到1分鍾有時候就讓我們停了,不飆技巧你讓我們怎麼辦?”
阿紫還透露:“看完這次節目,我有很多唱歌的朋友都哭了,因為他們懂我哭的是什麼。有很多唱得很好的歌手海選是過不了的,你是看不到的,太多了!”她無奈地說:“有的是第一關海選就說再見了,有的是不告訴你是不是過了,讓回家等電話,一等就是一兩個月,直到電視播出,你還會傻傻地守著看電視海選,期待著能看到自己的畫麵。當然會看到唱得很糟糕的也能順利晉級,後來聽說,節目組讓你等電話是為了不讓你去參加其他節目。”
而阿紫的好友、去年參加某選秀節目並且晉級的張某某,今年參與了另一檔電視的選秀比賽,海選過後,節目組告知讓他等待導演通知,然而卻是音信全無。
拚故事:空屋傾訴,挖掘賣點
站在一名普通觀眾的角度看,我們看娛樂節目是為了娛樂自己,而不是看一部已經寫好劇本的電視劇。我們需要的是真實感、現場感,癡迷於不確定性和更多的驚喜。
每個選秀節目的海選階段,選手都要接受編導的“麵試”,這個“麵試”可能持續2個小時,也可能是2天。一名曾受邀參加某選秀節目的選手講述了接受“麵試”的過程:“他們要了解我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發生的事情甚至是細節,父母等直係親屬也會涉及其中。”偶爾一些被意外淘汰的選手甚至能因為本身“故事好”被挽救回來。
這種方式並不是內地電視人自創的。在國外選秀節目中,這都是必要的流程。除了專業技能,還要考慮選手有沒有獨特的背景,故事是否能引起觀眾關注。在得到選手的故事後,節目組就會分組開會討論,針對不同選手,設計各種方式放大這些故事,形成“話題”。
2013年某選秀節目內部人士就透露,今年的節目有一個特殊設計,所有選手都要進入一個空房間,麵對攝像機,敞開心扉傾訴自我,“很多人在裏麵說著說著就哭了”,報名現場還安裝多個攝像機,多角度看出選手真實性情。
搞清楚了選手的身世,節目組便可以給“話題選手”貼上“菜缸公主”“哈尼族小王子”“聖火公主”等標簽,這是一種包裝技巧,讓本來沒有什麼辨識度的選手瞬間深入人心。
一位電視台內部人士說:“其實歐美的節目製作公司比我們走得更遠,他們賣版權之後提供的模式寶典中,基本都有專門包裝選手的指南。根據寶典找類型,肥瘦搭配不乏味,往上套就行。”
究竟什麼樣的故事觀眾最愛看?曾參與製作一檔高收視選秀節目的女士說:“狗血,能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她並不認為苦情戲已窮途末路,反倒依舊是香餑餑:“就數據顯示,很多煽情橋段都是當期節目的收視高點,未來還會繼續。歡樂勵誌純粹調節氣氛,對收視率起不到太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