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得好“是藥三分毒”,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表明,全世界死亡人中約有1/3死於用藥不當。在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有250多萬人,用藥不當可引起藥物成癮,致畸,不發育,肝功能損害等,因此,合理用藥,對於健康養生就十分重要。
一、西藥的副作用
西藥為化學合成藥品,很多都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如一些感冒藥可引起過敏反應,像消化道損傷、肝功能損害等。另一些抗過敏藥或抗生素藥等可引起視神經、聽神經等功能受損,因此在服藥時,一定要尊醫囑服藥。
二、中藥的副作用
很多人認為中藥沒有毒性,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中藥也具有兩麵性,既能治病,也能使人中毒,比如,巴豆中毒可使人嘔吐,腹瀉;桃仁服用過量可致呼吸麻痹;蒼耳子服用過量可中毒死亡。服用中藥要因人而異,有時常服一些無毒藥物,長期使用,也會引起不良反應。因此,使用中藥也要聽從醫生的指導,不可亂用。
三、非處方藥也有毒性
非處方藥在藥店可以買到。有的人認為這類藥安全可靠,多吃一些沒有關係,這種想法也是錯誤的,因為非處方藥同樣也有毒性,隻是毒性相對小些罷了。比如:維生素E過量,可出現高血壓、頭暈惡心等症狀,大量長期服用還能致盲、口腔炎、血脂升高,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有些實驗還證實,可導致癌症發生等。再比如,維生素C過量服用後,可發生泌尿係結石,使腎功能受損。過量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D,可出現厭食、皮膚幹燥、惡心、頭痛,甚至骨質疏鬆。
四、服藥須知
1.對症下藥
在患病後首先要到醫院就診,按照醫生的建議服藥,因為產生症狀的原因很多,如引起嘔吐的原因有高血壓、用眼過度、感冒或胃腸炎等,如果不經過醫生的檢查盲目用藥會貽誤病情,甚至引起毒副作用,而且會掩蓋病情,發生危險,因此一定要對症下藥。
2.按計量服藥
有的病人為了盡快康複,自行加大藥量,這種做法也很不妥當,因為過量服藥不但不會加快病愈,反而使其副作用增加,帶來嚴重危害。
3.按正確方法服藥
服藥時應采取站立位或坐位。服藥前先喝一口水,潤濕咽喉,然後將藥物放入口中,用溫開水送服,再喝幾口水,服完藥後不宜立即躺下,應過30分鍾後再躺下,以便藥物順利進入胃腸道。
4.多飲水
服藥中多喝水能夠防止藥物附著食管壁,並可減少胃酸對藥物的破壞作用,所以,每次服藥飲水應不少於100毫升。用藥期間多飲水,可促進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起到最佳效果,減少副作用。
老年人須慎用藥
老年人對藥物的吸收、敏感性都在降低,表現的症狀出現慢,服用藥物種類多,往往不易察覺到不良反應,一旦表現明顯,則已到了嚴重地步。為避免此種現象,應謹慎用藥。
(1)在使用磺脲類降糖藥時,應避免使用複方新諾明、阿司匹林等藥物,以防出現低血糖。
(2)長期使用安眠藥,可產生藥物依賴性,而且藥量越用越大,會對人體心髒、肝、腎等髒器造成損害,而久服後突然停藥,還會出現惡心、頭暈、失眠加重等。
(3)有些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等,可引起聽力下降,四肢顫抖等現象,所以老年人應避免使用,如必須服用時,應盡量縮短療程。
(4)利尿劑是老年人常服的,服用時應注意水、鈉代謝的紊亂,如果必須服用,應注意觀察用藥後情況,當出現腹瀉、嘔吐、厭食等,就要暫停服用。
(5)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長期服用瀉藥,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影響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的吸收,造成營養不良。
家庭常用藥
1.解熱鎮痛藥如阿司匹林,去痛片,感冒清衝劑。
2.止咳化痰藥如必嗽平、咳必清、複方甘草片。
3.助消化藥嗎丁啉、多酶片、山楂丸。
4.通便藥果導片、開塞露;止瀉藥:黃連素、易蒙停等。
5.抗過敏藥撲爾敏、苯海拉明。
6.抗生素類阿莫西林為廣譜抗菌素。
7.心腦血管疾病藥複方降壓片、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
8.外用藥75%酒精、消毒棉和消毒紗布、膠布等,還可備用創可貼、風油精、人丹等。
注意:各種藥量不可多備,一般為3~5天量,防止過期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