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互聯網特性的雙重性
理論研究
作者:趙茹 化東江
【摘要】
互聯網,作為二十世紀最大的發明成果,作為新時期的“第四媒體”,以銳不可當之勢席卷了全球,中國也在1994年獲批成為又一個國際互聯網的新成員。互聯網強大的功能促進了社會進步,眾多的特性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關鍵詞】
互聯網;特性;大學生;網絡資源
科學技術是社會前進的不竭動力,計算機網絡作為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一種信息傳播工具,體現了這個時代的要求和進步。與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網絡媒體則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優勢。然而,網絡所具有的全球性、開放性、平等性、虛擬性、交互性等眾多特點,為人類生活,尤其是對充滿好奇心的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雙重影響,其負麵影響導致了新時期大學生網絡道德缺失現象日益嚴重。
一、網絡資源的全球性
互聯網的發展在短短幾十年內,就風靡全球,其強大的網絡資源功不可沒。一台具有超強存儲能力的計算機與互聯網連接在一起,便把人們帶入了一個信息大爆炸的世界。海納百川,互聯網的信息包含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浩瀚無邊的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全麵而開放的信息資源。從餐桌文化到生態環境,從娛樂新聞到國際爭端,大事小情應有盡有。作為全球性的信息傳播媒介,互聯網跨越了時間、空間、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因素的影響,突破了國家、地區和民族的限製,把全球變成了一個無障礙的信息交流整體。美國的著名學者愛德華·赫爾曼曾指出,“互聯網生來就是一個全球媒體”。的確,互聯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無國界和無地域限製的交流,使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天涯若比鄰”的感覺。然而,無國界、無地域限製的網絡信息世界的現狀也令人堪憂。西方文化的侵入容易使不明真相,辨別能力較弱的青少年產生迷惑,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容易導致青少年價值迷失、思想混亂。
二、網絡平台的開放性
開放性作為互聯網最基本的特征,不僅是指網絡資源浩如煙海,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也不僅是指網絡技術層麵眾人皆知,也包括對互聯網參與主體的開放性。無論何時何地,任何一個進入網絡的主體,都可以在網絡上合法地發布言論、發表自己的觀點。缺少了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人們的言行舉止在這裏幾乎是無拘無束,想發表什麼就不計後果的發表了,想看什麼就無所顧忌的打開了,一切都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事。由於互聯網的全球性、匿名性等特點,政府管理的難度大為增加。然而,互聯網的開放性也有利於我們及時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生活情況,對於解決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三、身份地位的平等性
與現實生活不同的是,在網絡世界中,所有人的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沒有等級觀念,人與人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更加民主化。依托網絡平台,興起的網絡問政風起雲湧,國家領導人可以和網民在線交流溝通,這亦是平等、民主的一種更好詮釋。人們在網絡上無需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文化差異,可以隨心所欲地瀏覽自己喜歡的網頁,玩自己想玩的遊戲,交想交的朋友,不會有心理負擔,任何人不能強迫你去做任何事情,也不能阻止你去做想做的事情。在網絡這個廣袤無垠的世界裏,平等被無限放大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道德缺失、價值觀扭曲、人情冷漠等違反倫理道德的事情便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