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占領平原郡(3 / 3)

盡管劉備對於自己的兵權被剝奪以及麾下的兩名義弟被調走有很大的不滿,但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此刻,劉備便是處在幽州的內部,被公孫瓚安排駐紮在廣陽郡。

廣陽郡處在幽州的核心部位,廣陽郡周圍被漁陽郡、上穀郡和劉備的老家涿郡包裹著,唯一的南麵還是冀州的渤海郡,可以說劉備的四麵八方都是公孫瓚派遣的重兵把守。

而且公孫瓚派遣重兵還都有非常合適的理由,駐紮漁陽郡和上穀郡可以防範外族的侵略,同時漁陽郡與廣陽郡一樣,同樣緊靠著冀州的渤海郡,至於涿郡就更好解釋了,就是為了防範駐守在河間郡和中山國的冀州重兵。

不管此刻劉備內心裏如何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此刻平原郡沒有任何一家勢力駐守可是一件大事了,當初靈帝劉宏為了防止孫堅坐大,特地將冀州的平原郡劃分到了青州管轄,當時孫堅畢竟屬於劉宏的親信大將,自然對此不能發表異議。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青州刺史早就在之前的黃巾之亂中被叛軍斬殺了(劇情需要),北海太守孔融雖然素有賢名,但是孔融平常不管事這件事大家都知道,這位除了與自己的先祖一樣研究學術之外,平常北海的事務,都是北海從事王修負責的。

因此,在平定了黃巾之後,盡管靈帝有些忌憚孫堅的實力,但是並沒有叛變自己不說,對自己的決議從來不發表任何意見,也從來沒有結交過朝臣,孫堅的表現完全就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大將,劉宏為了不寒了孫堅的心,便沒有再設置青州刺史,此刻便徹底便宜了孫堅。

為了防止北海的孔融派人接管平原郡,孫堅急忙任命韓當率領麾下的本部人馬駐守平原郡,同時提防北海的孔融趁機發難,雖說孔融一直都在研究學問,但是沒見到會盟的時候,這個家夥同樣率領麾下的軍馬來了嗎,盡管隻是到了洛陽亮了個相就回來了。

而孔融麾下的大將武安國竟然離奇的因為李俊篡改了曆史,而沒有發生武安國被呂布斬殺的事情,因此武安國這位三流武將巔峰的大將依然是孔融麾下的主將。

至於所謂的東萊大將太史慈,此刻還隻是一名遊俠,繼續發揚自己懲惡揚善的美事呢,倒不是李俊不想得到此人,主要還是李俊擔心孔融已經多次恩惠了太史慈的母親,就算自己將太史慈招募過來,但是麵對孔融的時候,這位因為感念孔融的恩義不出站怎麼辦?

再加上現在冀州軍麾下還有趙雲、黃忠和周泰這樣的大將沒有調動呢,本來機會就不是很多,再來一人,冀州軍的將領就將超額了,到時候功勞不夠分這些將領再鬧騰起來就不好了。

不過一直到了韓當派人送來消息,說自己已經完全占據了整個平原郡,至於平原郡的民心,盡管以為劉備折騰的有些低,但是最起碼並不反感冀州軍,而且孔融那裏竟然對此一問不問的,就當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樣,讓李俊很是佩服孔融的養氣功夫到家啊。

實際上李俊不知道的是,不是孔融是一名老好人,而是孔融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麾下的軍隊會盟的時候隻是去湊個數,而冀州軍當初可是會盟的主力軍啊,更別說冀州軍驍勇天下聞名,自己還是不要去自找麻煩了,而且聽說孫堅麾下有很多大將,再看看孔融自己,麾下除了一個武安國,還真的沒有一個人能拿得出手。

而武安國究竟有什麼實力,作為太守的孔融自然清楚,或許在北海武安國的實力很優秀,但是放到全天下,根本不夠看,單就想想虎牢關前的呂布和關羽、張飛以及趙雲,就絕對不是武安國能夠對付的。

就這樣,在北海太守默認的情況下,孫堅輕而易舉的占據了無人據守的平原郡,再擴充了手裏的地盤的同時,也同樣將手中的兵馬進一步鋪開,等到孫堅占據了整個並州之後,便是要先對付青州,最後再對付幽州。

PS:第一更送上,不是小胖偷懶或者想自宮,而是今天小胖因為考試報名,忙活了一個上午加一個中午終於弄完了,這才上網更新,下一章到晚上了,小胖有點困了,抱歉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