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海帶牡蠣蘿卜湯(《中國食品》)海帶50克,生牡蠣30克,陳皮20克,海蛤殼10克,蘿卜250克,肉湯、食鹽、味精各適量。將前四味藥洗淨,加水同煮,水沸後約30~40分鍾,濾取藥液,撿出海帶。蘿卜切塊,同撿出的海帶一起放入藥液中,並加入適量的肉湯、食鹽、味精。文火將蘿卜煮熟,令藥物入味為度。每日2~3次,溫熱吃菜喝湯,3~5日為一療程。疏肝理氣、散結消痰。主治由肝氣鬱結、氣鬱痰凝引起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麥芽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幹燥而成。全國各地均產。將麥粒用水浸泡後,保持適宜溫、濕度,待幼芽長至約0.5厘米時采收,曬幹或低溫幹燥。又稱大麥芽、麥蘖、大麥蘖、大麥毛。本品呈梭形,長0.8~1.2厘米,直徑0.3~0.4厘米。表麵淡黃色,背麵為外稃包圍,具5脈;腹麵為內稃包圍。除去內外稃後,腹麵有1條縱溝;基部胚根處生出幼芽及須根,幼芽長披針狀條形,長約0.5厘米。
須根數條,纖細而彎曲。質硬,斷麵白色,粉性。無臭,味微甘。
麥芽應用曆史悠久,《本草彙言》:“大麥芽,和中消食之藥也,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隔之鬱結,或飲食之不納,中氣之不利,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醫學衷中參西錄》:“大麥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飲食積聚,為補助脾胃之輔佐品,若於參、術、芪並用,能運化其補益之力,不至作脹滿,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雖為脾胃之藥而實善疏肝氣,夫肝主疏泄,為腎行氣,為其力能疏肝,善助肝木疏泄,以行腎氣,故又善於催生,至婦人乳汁為血所化,因其善於消化,微兼破血之性,故又善回乳。”現代中醫認為,本品功能為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生麥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氣。
用於脾虛食少,乳汁鬱積。炒麥芽行氣消食回乳。用於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消食化滯。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
內服煎湯,用量9~15克;回乳炒用60克。
由於麥芽有和中,消食,下氣的作用,所以若過量服用或長期大劑量服用,可導致脾胃虛弱。脾胃虛弱者禁服。另外,麥芽兼有下氣,破血的作用,婦女妊娠期服用,可能會導致流產,因此婦女妊娠期不宜大劑量服用麥芽。
【現代研究】
麥芽含澱粉酶、轉化糖酶、維生素B、脂肪、磷脂、糊精、麥芽糖、葡萄糖等多種成分,所以有助消化的作用。此外麥芽中還有富含穀胺酰胺的蛋白質和富含半纖維素的纖維,這些物質對潰瘍性結腸炎有治療作用。臨床還有報道,用麥芽治療急慢性肝炎。
麥芽具有藥用價值,又無嚴重的不良反應。目前有關麥芽作用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其抗結腸炎、助消化和回乳等方麵。臨床主要應用於治療結腸炎、回乳與催乳、治療急慢性肝炎和消化不良等。
【食物療法】
1.炒麥芽茶(《食品與健康》)取炒麥芽25克,茶葉5克。將炒過的麥芽與茶葉一起放入杯中,加入沸水衝泡10分鍾即可飲用。可助消化,改善食欲不振。
2.山楂麥芽飲(《藥膳食療》)生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以開水沏泡,頻頻飲之。健胃,消食導滯,美容。
適用於濕疹或小兒諸疾初愈,胃腸消化力減弱以及麵黃無華者。
3.麥芽粥(《食品與健康》)取粳米150克,生麥芽、炒麥芽各50克,紅糖適量。將麥芽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煎煮,去渣。鍋置火上,放入藥汁、粳米煮粥,待粥熱時,加入紅糖攪拌溶化即可。具有回乳的功效。適於因小兒斷乳需停乳者食用。
4.麥芽山楂蛋羹(《食品與健康》)取雞蛋2個,麥芽15克,山楂20克,山藥15克,澱粉適量。將麥芽、山楂、山藥洗淨,放入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1小時左右,去藥渣,備用。蛋去殼攪拌均勻,澱粉用水調成糊狀。將藥煮沸,加入蛋液及澱粉糊,邊下邊攪拌,加適量食鹽調味。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導滯的功效。適宜於小兒消化不良,症見腹脹、大便稀等。
5.麥芽雞湯(《食品與健康》)取嫩母雞1隻,炒麥芽60克,熱豬油15克,鮮湯2000克,鹽、味精、胡椒粉、蔥、薑適量。先將雞洗淨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炒麥芽用紗布包好。鍋內加豬油燒熱,投蔥、薑、雞塊煸炒幾下,加清湯、麥芽、鹽,用小火燉1~2小時,加味精、胡椒粉,取出麥芽包即成。此湯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補虛益智的作用,可消食回乳。
6.炒麥芽肉片湯(《藥膳食療》)取麥芽150克,豬瘦肉240克,蜜棗30克,鹽3克。將麥芽用鍋炒至微黃,瘦肉洗淨切片,再將蜜棗,炒麥芽放入水中煲45分鍾後放入豬肉,適量鹽調味即可。此湯適合產婦產後,嬰兒進入戒奶期飲用,對產婦不宜用母乳哺嬰兒者,此湯更為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