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中醫講“鹹味傷血,苦味耗氣”,脾胃屬土,喜甘淡,所以,淡白舌有裂紋的人,不要吃過於苦鹹的食物,對氣血不利,要以淡味、甘味為主,溫和調理。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水穀精微,輸布全身,維持生命。脾與胃互為表裏,“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一納一化,化生氣血”。所以,我們後天的身體狀況健康與否關鍵在於脾胃。
古人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人無胃氣者,辭謝不治”。所以,胃不好的朋友們可要注意了,一定要及時地調養。
養胃,我推薦兩個穴位:足三裏和合穀,每天早晚各揉300次即可。足三裏屬於足陽明胃經,主治胃痛、嘔吐、噎嗝、腹脹、腹瀉、痢疾、便秘等胃腸疾病,合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主治腹痛、便秘、經閉、滯產等消化泌尿疾病。你每天按揉以上兩個穴位,實際上就是在保脾胃。
胃病,還跟性格有很大關係。我的一個朋友,得的是胃潰瘍,兩年胃不好,按揉足三裏和合穀幫你養。
多了,一直胃疼胃脹不見好。他見我的時候說:“我這兩年真是背死了!”我對這個朋友還是比較了解的,他這是情緒性胃病。他平時心性很高,又思慮很多。中醫認為,肝髒屬木,脾胃屬土,肝木過旺就會克脾土。肝木疏泄太過,脾胃就會出現氣滯。所以,我們平時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會感覺胃部難受,不想吃飯。
如何養胃呢?不光要靠食療,還得養情緒,要心態平和,心情舒暢,肝氣調達。所以,這類人光按摩穴位是不行的,還必須得靜下心來。
於是,我又教了朋友一種方法,在按摩穴位的同時,學一學打坐。如何打坐呢?閉目盤膝,保持氣息均勻,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麵,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扣。脾胃是主思慮的,而打坐,就是化解思慮的好方法。
舌苔厚,喝健脾去熱粥
舌苔反映體內的病理變化最為明顯,它的變化主要用來判斷感受外邪的深淺、輕重,以及胃氣的盛衰。因此,一旦覺得吃東西沒有味道,舌苔變厚,就應該及時調理。同時,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免心火太旺,加快疾病的轉化。
正常的舌頭應該是紅潤的,上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淡白苔。但是,如果風、寒、濕等不好的風水影響到了我們的身體,髒腑就會發生寒熱虛實的變化,那麼舌苔的顏色和厚薄、舌頭的形態和靈活度都會發生改變。
通常情況下,身體有病,舌苔會變厚,吃東西也會感覺沒有味道。但無論是白膩苔,還是黃膩苔,舌苔變厚,都會使舌黏膜絲狀乳頭增多、增長,舌黏膜下的味覺傳感器不敏感,吃什麼東西都沒胃口。
前一段時間,我女兒說她最近覺得舌苔很厚,還不想吃東西,感到嘴裏木木的,沒有胃口,我看了看她的舌苔,厚而且白膩。於是我就把她的飲食給調整了一下。
首先,每天吃一次赤豆薏米粥,做法就是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普通米適量,共同熬成粥。作用是健脾化濕利水。然後要吃點健胃消食的大山楂顆粒。最後忌吃寒涼、甜膩、厚味的食物。一星期後,孩子的一切都恢複正常了。
膩苔發白,表示體內有寒。膩,表示脾胃消化代謝不完全,造成體內濕、痰內阻,食滯不化。“脾主運化”,“脾胃相表裏”,所以這時候應以健脾調胃為主。對於體內濕邪重的人,保護脾胃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肩負著消化和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作用。粥,是脾胃虛弱者最好的食品,容易消化和吸收,有清養補益的作用。以此作為生活處方,效果很好。